返家之途

企劃 | 鹿樂平臺

文字 | 鹿樂平臺

攝影 | 鹿樂平臺

曾經到訪過一個部落,道路因風災全毀,導致產業中斷、社區人口外移,留下的族人意志消沈,終日無所事事,依靠補助過活。幾年過去,學校終於再度回到部落復校,孩子遊戲的聲音、朗讀的聲音,喚醒了族人。

「我必須對孩子負責任。」孩子的存在,讓部落重燃希望。

又一次,到訪一座位在高山的村莊,恰好遇上老師與村民一期一會的家庭訪問。夜裡,全校老師一齊出動,四、五輛車摸索著漆黑、坑坑疤疤的山路,到一戶戶山上人家拜訪。「如果沒有親自到每一戶人家看過,你無法用常理了解他們的狀況。…有個小朋友每天都遲到,實際去過他們家才明白,原來孩子每天往返的是這樣的山路。」那一夜,老師語重心長的分享,深深烙印在心底。

因為實際走訪一個個偏鄉,看過無數默默為村子、為孩子努力的故事與身影,於是才明白,教育(education)的意涵,不僅止於學校教育(schooling),而尤其偏鄉更是如此。偏鄉老師能做的事,往往遠超過一般所認知的教職;入夜後,學校為村子留下一點光亮。社區既是孩子生活的環境,又是學習的場域,以獨特的在地力量,引導著孩子成長;又或者透過實驗教育,學校經常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共譜屬於地方的教育網絡。假如孩子是一個地方的希望,那麼以「村子與孩子」作為核心,思考如何讓孩子留下,長大後能夠回到家鄉、活絡地方,成為「教育」在偏鄉被賦予更深層的意義、期待與想像。

【家的延伸】親愛愛樂,音樂與心所繫之處
【家的延伸】親愛愛樂,音樂與心所繫之處

文章日期:2020-06-01

親愛愛樂的孩子全部來自位在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村,一個被群山圍繞的谷地,屬於賽德克、泰雅族的原鄉。這是一個純樸的部落,村民種植香菇、高麗菜等作物,或許從事一些零工,「學習樂器」這件事情對於山上的孩子來說...
閱讀更多
【探索生活】東澳國小,文化牽繫學校與部落
【探索生活】東澳國小,文化牽繫學校與部落

文章日期:2020-06-01

東澳國小位在宜蘭縣最南端,三面山一面海。以蘇花公路為界,靠海屬漢人聚落;靠山這一邊,則是東岳部落,東澳國小大多數孩子來自於此。東岳部落靠山又面海。從前泰雅族人靠山吃山,經常以山豬、飛鼠、山羌等獵物,與...
閱讀更多
【教育實踐】以社區與孩子為核心
【教育實踐】以社區與孩子為核心

文章日期:2020-06-01

這天來到東澳國小,校園處於工地的狀態。學校與臺科大合作了水資源計劃,一場挖溝將部落冷泉引進校園的工程正在進行,校長說,「我們不希望孩子跟冷泉的關係,只是夏天的時候去沖涼,到那邊去買個香腸、吃個冰就結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