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線西國中,坐落於彰化海濱,儘管地理位置偏遠,學校卻以發展多元探索教育為使命,致力於引導學生發揮潛能。期望引領這群「海派少年」開啟更多元的發展途徑。
臺灣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其歷史、習慣、文化皆在山林中留下深遠的痕跡。即便線西國中座落於海濱,卻也能遠眺東方,眺望那些巍峨壯麗的臺灣群山,學生與山的聯繫不可分割。自106學年度起,學校開始將學習場域拓展至山野,引導學生勇闖臺灣各大小山脈,走出教室,在戶外深入學習。
帶領學生走進山林的輔導老師
「學校的輔導室是有問題的人才去的地方」這是大多數國中生對輔導室存在的負面印象。在這樣的場域,接觸到的多是校園內相對特殊的學生或事件,涉及人際議題、失能家庭、偏差行為、師生衝突,甚至拒學或其他身心狀況等。劉韋廷老師是線西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已在這個崗位上服務了10年。在陪伴這些被特別標籤的孩子過程中,他思索著「難道我們輔導老師只能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介入嗎?我能夠做些什麼來更積極地預防呢?」
秉持著「教育即是在生活中」的信念,韋廷老師在校園外的課餘時間也將自己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他與學生一同釣魚、逛夜市、打電動,並常常思考著輔導老師是否能夠更主動地預防問題,而非僅事後介入。因此,他將學校的輔導工作與戶外探索教育結合起來。透過登山、攀岩、單車等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引導孩子們培養良好的休閒習慣,同時在完成挑戰並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互助精神和對他人的關懷。
在國中校園推動山野教育絕非易事。初期的挑戰包括資源匱乏,以及必須應對來自校內和家長的不同聲音。有些家長不願意孩子參與極限活動,他們擔心安全問題,同時擔憂這可能影響學業成績。這也帶來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對自己腳下的土地知之甚少?」臺灣是一個山的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但由於缺乏了解,往往阻止了孩子們向外探索的腳步。然而,透過老師持續地引導與陪伴,家長看見孩子們的改變,逐漸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也發現孩子們變得更成熟、獨立、自信和有主見;漸漸地,家長的態度也在改變,對於學校的山野教育活動漸漸從反對轉而支持。
給孩子們體驗「控制中的冒險」
線西國中登山隊,目前有20多名學生參與,每月舉辦一次課程,並進行幹部訓練,透過訓練學生帶領學生的模式,期望將學習的影響最大化。課程安排在午休進行,學生學習如何穿著正確的衣物,辨識裝備的材質,打包真正需要的物品等;並在放學後進行體能訓練,週末則進行登山活動。這樣的課程設計排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團體的歸屬感,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
在這些訓練當中,除了是讓學生能夠理解登山前該做哪些準備之外,更是一種生活自理的練習,學習處理自己生活中遇見的大小事,而非依賴家人或師長。而在山上,老師規劃了團隊LOD(Leader of the day)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們每天輪流擔任領隊的角色,負責團隊溝通、討論行程規劃及隊伍的編制;其他人則接受LOD的指揮,學習領導與被領導的藝術。
LOD是賦權的一種方式,無關決策的對與錯,是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與自主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真實的思考與自我覺察,在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情境裡找到正向的力量,最後進而肯定自己的價值與學習,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山林野地這樣真實的場域,本就是一所學校,鼓舞著孩子們內在的好奇、認識與學習。
每一次登山課程結束後,會邀請孩子分享經驗,透過自由書寫的方式撰寫登山日記,或嘗試用五感去形容自己爬得山,去形容這座山聞起來像什麼,聽起來像什麼,摸起來像什麼,當孩子用感覺寫下,之後就能很快地回想起當初這座山的模樣;紀錄每一段行程的學習與發現,如此豐富了孩子的生活經驗,也啟發了他們對人事物的深層感受。
重要的是一起平安回家
山上的景緻瞬息萬變,而當天所發生的事情決定了我們將有怎樣的學習體驗,韋廷老師分享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生命教育課程。某天,他帶著學生前往南投縣合歡北峰進行課程,意外遇到一名山友突然昏倒。從無線電得知此一訊息的韋廷老師立即抵達現場,眼前的景象讓他動容:學生們主動展開心肺復甦術,試圖拯救倒地的山友。另一邊,其他學生穩定地安撫著山友同行者的情緒,並主動與前來救援的警消人員提供無線電通聯的方式。這一連續的過程,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的危機處理能力,讓韋廷老師非常感動與驕傲。
在某次登山決定撤退後,一位學生在登山日誌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登頂誠可貴,安全價更高。」這句話凸顯了一個重要的觀念:登頂雖然是目標,但安全才是首要考量。在登山過程中,有時候人們會過於著迷於達成目標,而忽略了身體安全及其他重要因素。然而,當我們投入了所有的時間、心力和計畫後,決定撤退其實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這段經驗讓學生學到了很多,特別是在面對困難時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撤退,並告訴他們山永遠在那裡,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每次的山行都是一次深刻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們思考許多問題:如果遭遇不幸該怎麼辦?當自然考驗降臨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登山的過程就像我們的人生旅程一樣,當我們面對無法避免的挑戰與挫折時,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登頂只是旅程的一部分,我們仍然必須持續前行,和夥伴一起走向家的方向。登山教導我們的不僅是技巧,更是一種生命哲學,讓我們在山裡學會如何珍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