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面

百歲人生的下半場:從志工服務翻轉熟齡生活

退休夫婦攜手走入鄉村:點亮彼此的生命光輝

文| 鹿樂平臺

圖| 鹿樂平臺

佩佩老師與正忠老師,是一對夫妻,自2017年退休開始成為鹿樂志工,走進臺灣的各個角落,北到新北的汐止山上,南到屏東楓港,東到臺東成功,西到澎湖西嶼。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0604_text_3-01.jpg

佩佩老師和正忠老師透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帶孩子們認識海洋生態

(來源/林佩佩老師)

 

退休前,我的生活充滿著對生命的拉鋸

正忠老師身為獸醫病理研究所的副教授,在過去的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每天都需要為不同的動物做實體解剖、疾病診斷,雖然和動物相處很快樂,可是他笑說來到醫院的絕對都不是快樂的動物,反而是受虐的、疾病的,甚至死亡的,退休前的正忠老師,每天的生活充滿著對生命的拉鋸。

除了面對動物,他也需要面對許多夢想成為醫生的學生,「醫學教育的宗旨並不是有教無類,反而是要為未來他的職業做把關,我們不能教出一個不適任的醫師,所以我認為我的教育宗旨是淘汰不適任者,可是小學卻是挽救每一個小朋友,這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

一輩子都在挽救動物的生命,卻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挽救過人的正忠老師說道「我在尋求另外一個生命對著我展現快樂的笑容」,言談間透露淡淡的憂傷,卻也因而成為他堅定投入的原因,在退休後跟著太太一起走入教育現場。

 

退休前,我是個喜歡帶孩子向大自然學習的老師

佩佩老師在擔任志工前就已經是一位小學老師,總是帶著孩子們「玩」海洋教育、環境教育及生態教育,每天都快樂的去學校,卻因為不符合傳統教育模式——乖乖地在課堂裡按照課表、用課本上課,使得她常常被罵,成為大家眼中與眾不同的老師。

「你們就唱一首兒歌就好啦、帶孩子畫一張圖畫就好啦,看一本繪本就好啦,為什麼要跑海洋教育?為什麼要做生態教育?累死了,小孩子不需要。」

身為一個想要為孩子帶來更多的老師,卻不被支持,使佩佩老師在看到鹿樂後,心想或許去到偏鄉,可以將自身的經驗分享給身處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可以帶來一點點改變。

 

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習如何與孩子們相處

想要帶著孩子們學習課本以外的東西,也需要先學習如何和孩子們相處,小小年紀的他們對於語言的理解可能還不足夠,卻比想象中來得更能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正忠老師在退休前都是指導大學生,為了更瞭解適合孩子們的相處方式,他在投入志工教學的前兩年,盡量以單純教學為主,讓學校主任和導師作為主要的照料者,或是交給佩佩老師來跟孩子們互動,拉近距離。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0604_text_3-02.jpg

正忠老師運用絨毛娃娃來介紹動物的生理構造

(來源/林佩佩老師)

 

除了佩佩老師的親和力,正忠老師也在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可以運用的工具——絨毛娃娃,讓孩子透過豚鯨娃娃、鯊魚娃娃、小狗娃娃等,認識其生理構造及行為特徵,以及與環境間相互關係,同時也利用絨毛娃娃化解孩子心中的害怕,因為有些孩子一輩子沒有被抱過,也沒有抱過別人。

 

讓絨毛娃娃解開孩子心中的結,撫平內心的傷痛

有些孩子的生活和家庭,往往充滿許多我們無法想像的故事,在他們那小小的內心中早已傷痕累累,無法輕易讓他人靠近,白紙上並不是五彩繽紛的顏色,而是單純的黑色,那是他們在畫畫課上所選擇的顏色。

絨毛娃娃除了是課程的教具外,還是給予孩子們溫暖及安全感的重要存在,「其實有時候偏鄉學校裡面並不缺乏文具資源,像是3C產品、鞋子外界捐贈很多,但是他們都忘了一個很重要的,玩具。」佩佩老師說道。

玩樂與學習其實是一體兩面,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卻因為在社會大眾的眼中,玩具與學習毫無關係,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成為孩子的機會,也剝奪了藉由玩具學習與探索的機會。

在偏遠地區,有些地方連柑仔店都沒有,只有一個禮拜來一次的發財車,文化刺激的缺乏,對孩子們來說,檳榔攤跟霓虹燈就可以吸引他們的目光,成為向朋友炫耀的知名景點。

每個初次接觸的景色、人、事物都是新鮮有趣的,卻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分辨好壞,再多的3C產品,都比不過一個願意來到學校的「人」,與他們分享自身的故事經驗,以及這個世界豐富的模樣,都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這堂課,我們一起用「玩」來學習

「我不敢說我教得很好,但是至少我的孩子都學得很快樂。」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0604_text_3-03.jpg

學習不是只有一種方式,有趣和好玩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

(來源/林佩佩老師)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0604_text_3-04.jpg

啊~~我們和畫中的魚一起張開嘴巴!

(來源/林佩佩老師)

 

帶著孩子們認識課本以外事物,讓日常生活與教育結合,是佩佩老師和正忠老師最想做的事,在他們的課堂上,孩子們總是玩得很開心,學習寫作不是看書寫心得,學習數學也不用從背公式開始,而是我們一起製作飛機。

「我們希望教孩子們怎麼去探索,讓他們期待學習,我覺得這很重要,當他有期待學習的心態時,就會充滿好奇心,不管學什麼都會學得比較好,然後學得好就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會更好奇,這是一個很好的循環。」

不同的教學主題包裝成一個個有趣的活動,讓學習不知不覺地發生,讓我們用「玩」來學習。

 

在孩子身上,我學到這輩子從來沒學過的東西

六年的時間,走過臺灣的各個角落,佩佩老師和正忠老師感受最多的,始終是要不斷地將自己的心態「放下」,無論退休前的我們是誰,都要在成為志工之後,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因為我們永遠都會在孩子身上,學到這輩子從來沒學過的東西。」

孩子眼中的單純,以及對這世界的好奇心,經常會因為學習挫折而逐漸黯淡無光,因此在服務的道路上,老師們的使命感是不讓任何孩子放棄自己,陪伴他一起找出閃閃發亮的模樣。

曾有一個鄒族的孩子,他認為自己的功課很差,什麼考試都輸人,可是對於阿里山來龍去脈的歷史、豐富美麗的地理特色卻瞭若指掌,那是一個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的特長,直到正忠老師和他說,「你可能不會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教授,但是你可以當一位很傑出的導遊!」

那時候,孩子才展開笑容,相信他自己,原來有一個比別人更厲害的地方。

永遠都不要將孩子放到無用的那一堆,也不要輕易說出「你真的很笨」這樣的話,在每個過程中去引導、去發掘他們的特點,為他們建立成就感和舞臺,讓孩子因為老師們的看見,而有機會看見自己。

一個陪伴,對孩子就夠了,那會是他重新燃起為生命奮鬥的動力。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0604_text_3-05.jpg

走進現場,讓我們和孩子相互陪伴、一起成長

(來源/林佩佩老師)

 

孩子就是我出發的意義

每個人的一天都不一樣,有的人為了生活而出發,有的人為了工作而出發,有的人為了尋找而出發,而老師們今天依舊為了即將見面的孩子,踏上屬於他們的心之旅。

「退休了,但仍行有餘力時,不妨背起行囊,走入偏鄉,陪伴純真的孩子們長大,也讓自己的人生有另一層光采—孩童賦予你的生命之光。」

「但願,我們能以自身的能力帶給孩子們更正面的影響,除了閃亮奢華的店招之外,孩子更願意認識浩瀚宇宙與世界的奧秘。」

實踐心之所向不分年齡,熟齡人生的生活價值
實踐心之所向不分年齡,熟齡人生的生活價值

文章日期:2024-06-0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閱讀更多
營隊戰友到熟齡志工夥伴:成為孩子的老師
營隊戰友到熟齡志工夥伴:成為孩子的老師

文章日期:2024-06-04

服務,對志工來說是什麼呢?「我覺得自己變年輕了,在年紀大了之後,多少都會受到一些社會的洗禮,但這些年輕的小朋友讓我慢慢將自己原本丟掉的再找回來,不會去計較太多外在的想法。」「做志工就是發現自己還有一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