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面

乘風航行,激起小島學習的浪花

結合在地生活經驗,構築離島地方學

文| 鹿樂平臺

圖| 鹿樂平臺

隨著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行,教育部新課綱在民國108年正式上路,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學校需要考量學生程度、師資人力、在地社區需求及產業概況等因素,建構符合學生需求、學校本位、本土產業等的在地化課程,透過實務創新以因應當地環境文化。

自然環境資源是偏遠地區學校課程發展的一大優勢,每個地方各自獨有的天然地貌,讓鄉村學生更可以輕易的倘佯於自然中,透過教學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探索海洋-從環境到生態

在偏遠地區,大多數學生父母親經常因為維持生計、工作時間長而無法陪伴孩子,沒人陪他們說話、寫作業、認識自己,沒有觸動他們學習好奇心,家庭缺乏督促輔導功能,以致孩子容易感到自信心不足。而學校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看見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學會新的知識與技能,培養開闊的視野。因此,協助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參與,是學校師長積極推動發展的方向。

鳥嶼四周臨海,大部分人與大海有強烈的連結,孩子喜歡玩水,居民多從事漁業為主。學生拿著浮潛面鏡自在的走向大海,已是鳥嶼地區的生活日常,鳥嶼國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發展海洋教育的學校本位課程。鄭維傑校長自小在離島長大,喜歡玩水的他也具備與大海相處的能力,同時邀請專業教練帶著孩子們學習自由潛水、探索海底繽紛世界,透過學習潛水的自身經驗,與對大海的喜歡去喚醒孩子們對世界的愛,進而讓學生關注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media/original_images/20231019_text2-01.jpg

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發展海洋教育的學校本位課程(來源/鳥嶼國中)

鳥嶼臨海漁業資源豐饒,但因經濟考量關係,至今也面臨過度捕撈危機,魚群貝類生長速度不及漁撈效率,海洋生態逐漸面臨耗竭。鳥嶼國中藉由海洋教育課程,積極帶領學生認識海洋生態、規劃藻類復育課程,向學生宣導漁業捕撈的規範,也希望透過學校教育,進而帶給家長珍惜海洋資源的觀念,幫助居民了解資源永續的價值,一起為鳥嶼的海洋永續發展努力。

 

閱讀島嶼──從故事到文化

離島地區學生,島上成長環境相對單一,同儕幾乎都是從小一起長大,但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發現孩子們和島嶼外的人相處上很陌生、比較不太會表達。為培養學生自信、勇於表達的口說能力,鳥嶼國中校長開設閱讀課,邀請學生上台分享自己喜歡的書,也鼓勵同儕之間互相給予正向回饋。認為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可以培養高層次的思辨技巧、整合性的思考溝通,以及建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

福德宮是鳥嶼社區最主要的信仰中心,宮廟的祭典涵蓋了大部分日常與非日常性儀式,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在地豐富的文化特色,加上純樸的漁村景致、生態豐富的潮間帶與沙灘,每年夏天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觀光。考量本土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面向,鳥嶼國中規劃「閱讀島嶼」在地課程,帶領學生訪談地方耆老、職人關於鳥嶼的故事,並以口述歷史方式進行記錄,同時培養學生成為小小解說員,提升自身對家鄉的認同感。

/media/original_images/20231019_text2-02.jpg

鳥嶼島上的信仰中心──全臺第二大的土地公廟

 

此外,位於碼頭旁的鳥嶼造船廠,因為漁業經濟需求,發展出遠赴盛名的造船技術。為了不使造船產業日趨沒落,鳥嶼國中邀請造船業師協同教學,除了參訪造船工場操作機台之外,也結合生活科技課程,以木作搖櫓船的主題,傳承造船技術的專業知識與價值,培養學生設計與動手實作的整合能力,延續屬於這座島嶼的產業文化。

 

認識家鄉──從學習到行動

走入校園,映入眼簾的是各式章魚造型的情境佈置,這是以在地潮間帶特色物種-章魚為跨領域主題課程發展的鳥嶼國小,學校營造充滿章魚風與海洋味的學習場域,設計包含科技(Technology)、藝術(Art)、文化(Know-how)與生態(Octopus)四大軸線的「TAKO課程」。結合家鄉及社區資源,帶領學生以海洋廢棄物進行藝術創作,邀請在地店家分享如何挖螺及料理的食魚教育,在退潮時間前往學校後方的潮間帶開始尋寶任務,認識在地自然生態資源。

/media/original_images/20231019_text2-03.jpg

鳥嶼國小擁有「章魚」主題特色課程

 

/media/original_images/20231019_text2-04.jpg

以海洋漂流木進行的藝術創作

 

鳥嶼國小王雅嫻校長說「教師們其實並非專精,但為了能給孩子扎實且多元的課程,學校師長透過專業成長社群的對話與腦力激盪,厚實自我專業知能;也透過外部的精進研習或是人力資源的協助,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了解海洋之美。」而孩子們則透過課程的體驗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應用,更懂得在地的鄉土文化、鳥嶼風情及海洋資源,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

海洋與離島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了解海洋生態、珍惜海洋資源,進而永續海洋發展是每一個離島人應有的關懷心與行動力。離島學校擁有海洋資源的優勢,透過踏查、實作等教學課程,引領學生對自然的好奇與探索,培養孩童的公民意識,實踐對於自己家鄉的愛。

/media/original_images/20231019_text2-05.jpg

結合社區資源的食魚教育課程(來源/鳥嶼國小)

島嶼上的教育領航者,指引未來的路
島嶼上的教育領航者,指引未來的路

文章日期:2023-10-19

依教育部「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規定,偏鄉學校除了臺灣本島偏遠地區學校之外,還有包含離島地區學校。臺灣離島,雖然因地理位置交通不便,但擁有四周環海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海洋資源,每個島嶼都有著屬於自...
閱讀更多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離島魔數師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離島魔數師

文章日期:2023-10-19

在臺灣的教育現場,談到孩子最害怕又抗拒的科目,多半直接聯想到的是「數學」。國小數學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比較填鴨式的,例如要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一直反覆計算等等,很容易扼殺孩子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學生認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