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的孩子很害羞。發展茶藝課程與國際交流,是因應他們的性格,先讓他們有充實的內涵,進而有信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文化。」學生家中多從事茶業,對茶相關的一切不陌生,學校的課程更是系統化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學習。
山中茶鄉的教育切點
台18線蜿蜒曲折,這是從嘉義市區出發到訪阿里山必經之路,髮夾彎與陡坡帶來暈眩,也帶來壯麗的山景與親切的雲。從市區開車1個多小時,在距離奮起湖老街10分鐘處,嘉義縣竹崎鄉中興國小就坐落在石棹村中。茶園,包圍著校園。
中興國小可謂茶香校園,莊新國校長(Avayi.Yoifoana)擺開茶席,為我們泡茶;而學校也發展茶藝課程,讓孩子們都能做一位自信的「司茶人」,每當校際交流或外賓來訪,便能以茶待客。
「其實,我們的孩子很害羞。發展茶藝課程與國際交流,是因應他們的性格,先讓他們有充實的內涵,進而有信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文化。」學生家中多從事茶業,對茶相關的一切不陌生,學校的課程更是系統化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學習。
教務主任陳黎娟接續分享,學校發展的國際教育,以「紮根在地」為基礎,結合語言,並給孩子「用出能力的場域」。「今天我坐在茶席前,我如何跟外賓介紹茶葉與泡茶的細節?當孩子了解到自己『何時會用到』這個能力,就促使他產生學習的動機。比如,為了更流暢地用英語說明,他們會主動記起英語句型與單字。」由了解自身開始,逐步向外擴張至校園、社區、地方文化,最後才是與國際進行交流。
Avayi校長提到學校位於山區,學生在學習資源與文化刺激上的相對缺乏,因此行政與教學團隊合作,為孩子串聯與外界互動的機會,例如:與臺灣大學的國際學伴線上視訊交流,在學期末邀請學伴到校,「網友們」相見歡,孩子們化身司茶人,招待學伴品茗。近兩年中興國小逐步將SDGs的永續概念納入校訂課程中,期許能培養孩子成為熟稔在地茶文化,且兼具永續素養的公民。
引入多元學習刺激,讓學習更立體
確立學校的發展重點後,中興國小也長期透過鹿樂平臺,申請多元的學習活動,與企業組織合作,開創豐富的學習機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同時也為共創永續社會而行動。
黎娟主任曾在電訪中表達她對企業組織志工與鹿樂平臺的感謝:鹿樂提供的課程種類多元,申請又簡單,在學校必要的宣導課程上幫助良多;比如家庭教育宣傳,中興國小曾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彭祖體驗」,用裝備讓孩子親身體驗膝蓋退化與駝背,對長輩的情境感同身受,這才讓他們同理長輩的心境。學習很立體,孩子很有感,有感學習,才能把學習內容內化成帶得走的能力。
延伸閱讀:時光之旅,遇見80歲的我和你
黎娟主任也說道:鹿樂的志工老師都很好,有時會擔心學校調整日期讓志工難以安排,但他們都竭力配合學校時間;志工們在各自領域上的專業教學,讓孩子投入,學習效果更佳。尤其志工大多自己開車到校,不辭千里,讓她感念在心。
與鹿樂合作「SDGs永續教育桌遊」的遊戲力社會企業講師林志龍老師(龍哥)講起這趟巡迴服務中,印象最深刻的經驗,其中之一就是中興國小的孩子。「每一個人下課時,都來問我什麼時候會再來?可不可以再來?用力地揮手跟我告別。這讓我認真考慮:應該要再來。」後來龍哥也真的與黎娟主任另外約定了加碼課程,希望讓中興的孩子再次沉浸在桌遊體驗中。
中興國小將SDGs的永續概念納入校訂課程後,也將SDGs作為選書參考,各年級領域的老師,可以挑選希望應用的SDGs選書,活用在課堂上,擴充孩子的視野。黎娟主任也希望能嘗試圖書以外的形式切入SDGs議題,於是申請了「SDGs永續桌遊專案」。
龍哥說,桌遊的優勢是讓參與者在簡單的幾回合中,換位思考,進入另一個角色的思考模式中,去同理他的處境,也了解事件的運作機制。
在桌遊「飲水思園」中,每個孩子得捍衛自己的一方淨土,若是卡牌所代表的自然生態「永續卡」(溪流或動植物)被破壞就輸了。因此他們必須使出「環境檢測」、「護鄉淨灘」等愛護環境的正向功能卡,來防範對手的陷害卡牌「濫墾濫伐」「無良工廠排廢水」的汙染。
在所有陷害卡牌當中,「『氣候變遷』是一張魔王卡。」這張卡會移除檯面上所有玩家的保護環境措施,讓一切暴露在危機之下。
然而,面對魔王卡時,有一張可以與之抗衡的卡,那就是「永續教育」。
「『永續教育』是一張無敵卡」它可以防禦所有的污染卡。桌遊設計者的理念也由此揭示──永續教育,是地球面對汙染濫墾及氣候變遷的一帖良藥。
龍哥到新北市雲海國小執行SDGs永續桌遊專案時,我們在現場聽到了孩子們玩桌遊的吶喊:「天啊,又是全球暖化,我的農作物根本種不起來嘛!」也許平時他們對環境議題很無感,但在桌遊裡,牽涉到輸贏,被激起好勝心的孩子們努力求勝──這時,他們就能同理農民遭受到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的沉痛了。深入體驗,牽動情緒,讓人沉浸在情境中,就是桌遊的迷人之處。在桌遊裡,學習也是立體的。
教育的成效並不是藥到病除的膠囊,而是溫和的中藥。它調養整個社會的體質,讓其中的公民養成一套新的思考模式,進而可以落實到各方面的改變。
龍哥跑遍了本島與離島20多所學校,就是相信著改變的力量,他說:「也許在座的孩子,未來會成為公司或工廠的老闆,他們或許就因為兒時的一堂課,做出了對地球更好的選擇。」
202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2030年永續發展教育」會議,會中指出「教育,是促使人的心態和世界觀發生生積極轉變的關鍵途徑!」永續社會的發展,需要仰仗具備永續思維的公民行動。大人們當下交給孩子的觀念,將會深深影響他們未來如何做抉擇。因此,跨世代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性也被凸顯。
跨世代、跨領域,一起為教育出力
「世代之間的連結很重要。孩子有他們的世代才懂的事物,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日立永續能源高壓產品副總經理林怡碩說。
除了跨世代交流的重要性,他也認為企業須與社會連結,教育是眾人之事,他們希望能為偏鄉教育貢獻心力。於是日立永續能源向鹿樂接洽,共同規劃「永續小學堂」專案,前進鄉村學校,發揮專業,推廣「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與永續社會重視的能源知識。這群熱血的企業志工在疫情後,首次執行的企業CSR活動,便是造訪中興國小。
林副總經理親自跟孩子們介紹學校的太陽能計電面板上的數字意涵,也說明太陽能板運作的原理:太陽能面板累積的能量,會傳送給台電公司;台電再將這些對環境友善的「綠能」販售給需要的公司。這帶出了目前的國際趨勢:「永續經營」,政府規定用電量高的大企業,必須至少有一成用電使用綠能,以降低碳排放量。「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我們必須為了地球做出回應,節約能源就是一個簡單但實在的方式!」
Avayi校長認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真真假假難以辨識,因此能由專業團隊到校分享,讓孩子吸收第一手的能源知識,是相當寶貴的經驗。企業志工的解說,貼近孩子生活,讓他們能從生活經驗來連結能源議題,也延伸學習課本之外的知識。而對企業志工來說,能夠走進校園,與下一個世代的地球公民互動,也是難得的經驗──當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連結建立,兩者就不再是各自領域的局外人,而是一同為了教育與社會永續發展,共同努力的夥伴。
延伸閱讀:能源的魔法──永續小學堂@嘉義中興國小
以茶會友,經營永續教育與夥伴關係
中興國小奉行「越在地,越國際」的國際教育,孩子們帶著一身茶文化的涵養與自信,與國際學伴交流,讓外國朋友認識本地文化;同時,也銜接永續趨勢,將SDGs納入既有校訂課程,並引入多元資源,讓學習立體化,讓學生能更具體的思考與實踐SDGs。
Avayi校長感謝有企業組織襄助,讓他們在永續教育的路上不必孤軍奮戰;林副總經理則感謝學校給予機會,讓他們能與孩子一起學習,也感謝有鹿樂平臺幫助他們進入偏遠地區,建立與社會的正向連結──這樣的串聯合作正彰顯了「SDG17夥伴關係」的精神。相較於1至16項目標是人類所需面對的問題,SDG17提示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教育議題觀之,SDG17夥伴關係揭示了:教育需要各行各業的人來共襄盛舉,只要有心付諸實行,每個人都可以是孩子的學伴。
Avayi校長送上中興國小的紀念小茶杯給日立永續能源的志工,杯身印有校徽,杯底有學校官網的QR code,將功夫茶的百年功夫與當代科技結合,就像中興國小奉行的辦學理念──紮根在地,放眼國際。
茶香乘著風,飄上嶺上白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