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面

「疫」起的生活

後疫情時代鄉村教育的樣貌

文| 鹿樂平臺

圖| 溪尾國小、龍昇國小

疫起之時安全第一,全球史無前例地關閉校園,毫無預警的停課潮促使教室搬到雲端,無疑對原來實體教學進行的教育模式,啟動了破壞式的創新。老師必須嘗試運用線上工具,立即創造新的教學互動;家長面對孩子在家學習,增加了親子相處的時間,也開啟更多與學校的合作與互動;於學生而言,將擁有更多元的學習管道,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隨著一波波疫情平息又起,「變」成了生活的常態,學校仿若歷經一場教育實驗的洗禮,為教與學淬煉出多元的可能性與樣貌。

 

發現小校的優勢

如同臺中溪尾國小沈翠蓮校長所言,「在我們學校可以去做實驗、可以去做創新,甚至去改變了一個地方的一個生命力。這個地方讓我覺得看到教育的力量」;又或是在苗栗龍昇國小,透過不斷地滾動式調整,持續在實驗教育的路上摸索著合適這裡孩子與學校的發展。鄉村學校原來具備教學創新、彈性的特性與活力,在疫情危機的檢視下,更展現出小校獨特的優勢。

從溪尾國小和龍昇國小兩所學校的訪談中,意外地發現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硬體設備並非兩所學校最大的挑戰,因為政府與社會資源的支持挹注,其實很快地解決了硬體資源不足的疑慮;而對於鄉村學校最大的危機,在於家庭支持的不足所造成孩子的學習落差,但是小校人數少的特性下,使得學校在危機處理上能夠更加彈性,也能確實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看不見的病毒,一度讓教育現場普遍變成了兵荒馬亂的「教學戰場」;但同時在疫情危機之中,突顯出鄉村學校對於一個社區而言的重要性,更看見鄉村教育的優勢與契機。

 

數位學習帶來契機

孩子是資訊時代的原住民,從疫情爆發到後疫情時代的數位教學轉型,更重新定義了教與學的關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成為孩子學習的引導者,透過線上工具能引領著學生去運用數位工具,創造多元的學習管道,「數位實際上有助於孩子學習,我們之後應該思考怎麼去運用。…多元的學習,就是一種創新、是偏鄉教育的契機。」溪尾國小沈翠蓮校長說。帶著孩子使用數位工具去蒐集資料、做一些學習的規劃,這是可以繼續發展的,這將幫助實體課程更多元、更廣泛的學習。

COVID-19導致的遠距教學不僅僅是一個過渡,這場教育實驗說明了遠距視訊無法完全取代學校教育,但數位工具讓學習管道更加多元,讓課堂上不再只有板書及課本,讓山上、海邊、離島的孩子,都能從無遠弗屆的網路,取得更多的學習資源與機會,進而縮短了教育不平等,創造了教學的新樣貌,在這個意義上,疫情危機因此轉變成鄉村教育的契機。

/media/original_images/20220323text12.jpg

數位工具讓學習管道更加多元,從無遠弗屆的網路,取得更多的學習資源與機會。

 

當校園再度充滿歡笑

學生回到學校,面對面地圍一個大圈圈開啟每一天,一起對話、遊戲、學習、分享;校園再次充滿歡笑,老師如常地帶著孩子外出寫生、與孩子一起捲起褲管、光著腳丫感受泥濘;師生更加頻繁、熟練地運用數位工具及影像拍攝;透過關鍵字尋找答案,更加快速、開闊地與老師一起探索知識,取得延伸的學習。疫情後的鄉村教育依然奠基在與土地的互動之上,不脫離人與人的互動、與社會的互動、與環境的互動、與知識的互動下,在彈性的實驗創新之中不斷修正,找一個屬於自己與孩子的最適答案。

/media/original_images/20220323text10.jpg

學生回到學校,面對面地圍一個大圈圈開啟每一天,一起對話、遊戲、學習、分享。

 

「當然開心啊!不只他們開心,老師也很開心!」孩子們回來了,校園再度充滿笑聲。沈校長描述著孩子們九月回到學校的光景:「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帶著笑容來上學,然後帶著滿足的臭汗回家。看到他們,老師們也充滿了笑容。」校長說著,一邊臉上洋溢著大大的笑容,在線上這一端的我們透過螢幕也感染到了久別重逢的喜悅!臺灣一波較大的本土疫情逐漸緩解,校園終於迎來好久不見的學生,歷經漫長3個月的遠距教學和暑假假期後再次相見,孩子們似乎長大了,而鄉村教育也產生了新的蛻變。

/media/original_images/20220323text11.jpg

孩子們回來了, 一起感受土地,校園再度充滿歡笑!

 

在變動中學習創新---臺中溪尾國小
在變動中學習創新---臺中溪尾國小

文章日期:2022-03-23

臺中烏溪長年提供豐沛的水源,予以溪尾的稻子與作物生長,每每河水氾濫的季節,更為田地帶來肥沃的土壤,世世代代餵養著生活於此的人們;然而歷經幾次大水患、淹沒了村莊,大人們開始囑咐孩子「溪邊很危險,不要靠近...
閱讀更多
滾動修正 找到自己的節奏--苗栗龍昇國小
滾動修正 找到自己的節奏--苗栗龍昇國小

文章日期:2022-03-23

龍昇國小,一所座落在台一線旁的鄉村小校。從前因為地處交通要道,使得這個地區熱鬧非凡;40年後,村子裡的龍昇國小僅有17位孩子,108和109學年度更是全臺灣「一般地區」學生人數最少的小學。這是一所正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