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位置

企劃 | 鹿樂平臺

文字 | 鹿樂平臺

攝影 | 鹿樂平臺

春耕時節,水田紛紛被點綴上綠意。對比機器耕作整齊一致的秩序感,社區留有一畝歪斜的秧苗田,那是孩子們剛種下的。

原來愛乾淨的孩子抗拒把腳踏進泥巴,接著才發現,踩在水田裡的感覺原來「冰冰涼涼的,很舒服」;有些孩子抓起福壽螺的卵,「好噁心啊!」一邊大聲嚷著,一邊吸引更多同伴來感受,欲罷不能;來自外地的老師,捲起褲管跟著家長的指示與節奏,用身體感受土地,一同參與其中。儘管站在一旁的阿公阿嬤嘴巴說著:「黑白種,種甲按呢歪膏揤斜」,仍然難掩愛惜村里孩子的笑容。

這堂以田野作為教室,用濕濕軟軟的泥淖、撿不完的福壽螺、同儕間的笑聲、社區媽媽的割稻飯以取代課本的插秧課,將孩子、學校老師及社區居民緊密連結在一起,實現校長所說的願景:讓孩子「用他們的手、用他們的心、用他的力去踏在這一塊土地上」。

作為訪客,眼前的畫面與刻板印象有著極大的衝擊,在村子與學校的合作下,所謂的「偏鄉」竟是如此富足,而「教育」可以如此生動!爾後,類似的衝擊與感動隨著走訪更多地方不時被觸動。在以「村子與孩子」作為核心的偏鄉教育為前提下,「偏鄉教育」需要的是什麼?「教育」在偏鄉可以有什麼樣的樣貌?帶著學習的心情踏上拜訪的旅程,在花蓮豐田社區顧瑜君老師的五味屋、原住民文學作家瓦歷斯.諾幹老師的書屋裡,聽他們的故事。

部落裡的文學課---專訪瓦歷斯.諾幹
部落裡的文學課---專訪瓦歷斯.諾幹

文章日期:2021-06-25

「你覺得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你從別人的文字裡,看見了怎麼樣一個人?」
閱讀更多
教育的鄉村性---花蓮五味屋
教育的鄉村性---花蓮五味屋

文章日期:2021-06-25

週間中午,火車緩緩駛進豐田車站;離開沒有幾個人下車的火車站,再沿著站前筆直的中山路,走進一個寧靜沈默的村莊,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矮房。
閱讀更多
讓教育長出鄉村的主體性
讓教育長出鄉村的主體性

文章日期:2021-06-25

週末的午後,三五結伴來到五味屋挖寶、聊天的村民沒有間斷;後院裡一群孩子正與大人們合作,忙著將家戶自種過熟的檸檬做成酵素清潔劑,而這些運用過後的果皮殘渣將當成洛神花田的肥料,與社區完成一個有機的、善的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