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見到東里國中的校車大哥之前,腦海裡一直猜想著校長、主任口中的「多才多藝」司機,究竟會是什麼樣貌,既是校車司機,又會木雕,實在很有意思!等到實際跟大哥對話,我們果然不停驚訝地睜大雙眼,這位司機大哥真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
文| 鹿樂平臺
圖| 鹿樂平臺
親眼見到東里國中的校車大哥之前,腦海裡一直猜想著校長、主任口中的「多才多藝」司機,究竟會是什麼樣貌,既是校車司機,又會木雕,實在很有意思!等到實際跟大哥對話,我們果然不停驚訝地睜大雙眼,這位司機大哥真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
阿噹叔叔的一天
一進到東里國中,迎面而來一位高大挺拔的男士,他是東里國中的校車司機——陳權榮,阿美族名喚作「阿噹(Atang)」,在東里國中服務11年,阿噹笑著說,自己早已從阿噹哥哥變成阿噹叔叔,原本在北部開聯結車維生,13年前為了照顧獨居的母親返家,輾轉經由親友介紹報名了東里國中的校車司機徵選。東里國中王宣文教務主任回憶,當時在所有徵選者當中,阿噹是裡頭開車開得最穩的一個,在一旁的東里國中吳盛正校長則忍不住開玩笑說,「阿噹是因為帥被選上的啦!」此話一出,全場笑開懷,不難看出校方與阿噹的好情誼。
阿噹(左)和東里國中校長吳盛正有著好情誼。
阿噹的一天,從清晨六點多檢查車體、引擎以及暖車開始,每個步驟都不馬虎,並且準時六點五十分出車,宿舍正好在車棚邊的吳校長說,阿噹發車的時候都順便喚醒睡夢中的他,像是鬧鐘一樣,王主任也補充說道,阿噹從來都沒有遲到過,11年如一日;而載學生到學校後,阿噹會抓時間回工作室從事木雕創作,不過,當學校有需要時,一通電話,他就會回到學校協助,到了下午放學時間,則是需要出車兩趟分別載送上完第八、九節輔導課的學生回家。
阿噹充實的一天。
東里的孩子都認識「阿噹」這號人物,只要學校有活動都是坐阿噹叔叔的車,有時鄰近友校有需要,只要不影響學生上下學,阿噹也會協助開車接送,上技藝班、上游泳課、校外教學等活動,都不難看見他的身影,孩子們也會跟阿噹叔叔分享學校發生的趣聞,對孩子來說,阿噹從來就不只是一個校車司機,而阿噹除了是校車司機,更以木雕藝術家的身分為人所知。
斜槓木雕藝術家-阿噹Atang
阿噹位於姆拉丁部落的工作室,從外頭逗趣親吻造型拉門、象徵烈焰焚燒後脫胎換骨的小木屋牆面,到裡頭滿滿的木雕作品,都由他一手包辦。
阿噹熱情地介紹工作室的設計。
從小喜歡畫畫、藝術、動手做,阿噹起初學習木雕除了是想試試看不同的媒材,他同時是被報名木雕課就送雕刻刀的招生宣傳給吸引,沒想到刻著刻著刻出興趣、專長來,第一次參加木雕比賽就獲獎,近期的比賽甚至勝過當年評比他作品的評審,校方因為阿噹獲獎的消息才得知司機大哥有此一專長,延攬阿噹在學校教授木雕課程,如今校內更隨處可見阿噹及師生的木雕創作。
東里國中校內隨處可見師生的木雕作品。
阿噹(右)榮獲109年度花蓮縣原住民族木雕競賽首獎。(東里國中提供)
談到木雕、藝術,阿噹的眼神亮了起來,他說,「做作品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因此在教學的時候,他也特別關注到學生對於作品感觸;他分享,剛開始孩子學木雕興奮至極,教他們一個步驟,就不停拿著工具敲阿敲,敲到後續沒人在聽他上課,不過,孩子的耐性有限,容易刻到一半沒有動力繼續,阿噹漸漸理解出應該讓孩子決定主題,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要肯完成,做什麼都可以,最終孩子們交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也體驗到從無到有刻出作品的成就感,「教小朋友很開心!」阿噹這麼說著。
阿噹(右)手把手帶著孩子完成木雕作品。(東里國中提供)
阿噹的工作室裡,一件件細膩的木雕作品和開大車給人的粗曠印象有著強烈對比,我們問他,開校車和做木雕有什麼共通點,他直截了當地說:「完全不一樣。」開車對他而言是一份餬口的工作,而木雕是他熱愛的創作;我們繼續追問,那在開車的時候,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他回應,開車的時候就專心開車,想著車子的操作,畢竟安全接送孩子是他的要務。吳校長則稱讚阿噹很認真,校車工作幾乎不請假,有請假通常也是為了木雕比賽;當開校車和木雕成為阿噹的日常,認真、仔細或許就是他血液中富含的能量。
透過校車開展的人生道路
「學校真的很需要校車!」阿噹說,東里當地公車班次少,有的地方甚至沒有公車,火車一天也只有零星班次,當家長沒有時間接送學生,學區幅員又大,校車的存在就更為必要。吳校長也說明,校車是教育主管機關的德政,設立規範替學生的安全把關,能有阿噹在更是「東里國中撿到寶」,學校的大小活動,都能看見阿噹的身影,即使天花板漏水阿噹也當仁不讓地與學校同仁舉起水桶接水,這份「把服務單位當自己家」的心意,讓全校師生都深受感動。
東里國中校車路線示意圖。
校車對於東里國中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存在。(東里國中提供)
談話最後提起對孩子們的期待,阿噹先是開玩笑說:「希望他們當總統。」 接著補上「希望他們出人頭地」的期許,他說做木雕除了後天努力,還得仰賴學生的美感及天分,學校有心發展此項技藝,但因經費有限,在眾多課程經費的相互壓縮下,較難穩定提供該課程,有些可惜,吳校長說道,當地家長因為忙工作,無暇帶孩子思索未來的方向,透過各式藝文課程,培養孩子多元興趣,給他們一個舞台、一個發展的方向,也可望透過學校培植在地文化特色,讓更多人看見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