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招募 小校 許願
藝鑲葡萄
彰化縣 原斗國中小
2017/09/25
2017/10/25
2017/11/13

一箱葡萄:73個孩子,73種希望。
邀請你來彰化的小農村,享受當地淳樸敦厚的人情味
用「資訊科技」和「裝置藝術」的技藝
來為孩子,為一顆顆小葡萄,鑲鑽
──熠熠生輝我們未來的一片天。

我們是誰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1.png


 

原斗國中位在彰化縣二林鎮東南方的一角,離二林熱鬧的街上有點近、有點遠。近的是開車十分鐘,就能大啖美味又便宜的小吃;遠的是騎單車60分鐘,才能到書局買需要的物品。

學生早早出去工作,到田裡插鐵柱、蓋網室,因為大人覺得「會賺錢的小孩最厲害」。我們想要知道:有沒有可能,關於「未來」,我們可以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心思,有更多更自由的選擇?

理念與嘗試

沃土裡長不出甜美的葡萄

三、四週前剛採摘完,葡萄園裡剩下滿棚架的枝藤。幾位大哥、大姊仰著頭,伸長一雙雙手臂高舉向天,俐落地修剪著枝椏,準備接下來要為葡萄催芽,期待四個月後一顆顆晶瑩飽滿的收穫。

一株接著一株,葡萄樹細壯的主幹一路朝向掛滿匾額的果園工作室綿延而去,姿態曼妙形如舞蹈。年輕的園主阿爸在這一頭棚架下勤勉剪枝,耳邊傳來的是遠在三百公尺外,兒女在工作室蹦跳玩耍,稚嫩鮮甜的笑聲。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2.pn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3.png


 

彰化縣二林鎮是著名葡萄產地。風頭水尾,地處偏遠,一代又一代人的溫飽全仰賴百年大圳「莿仔埤圳」的滋養灌溉。就在距離最熱鬧的「街上」約六公里遠的地方,座落一所原斗國中。綜合上任這一年來的觀察與心得,校長說,原斗的孩子就像葡萄。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4.png


 

這邊的話,可能是一個文化比較貧瘠的地方,其實就跟葡萄的生長環境很像。葡萄,人家說在沃土裡長不出甜美的葡萄,它就是要承載那種條件──發果的話,如果是在沙地,往下扎根可以扎得更深,往上攀爬之後展現它的自信。」校長說得篤實又堅定:「我們一直跟孩子講的就是要踏實跟自信。」


臺灣最接近世界拳王寶座的男人

雖說貧瘠,二林的內涵卻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一樣「什麼都沒有」。貌似平淡無奇的街景背後,一個轉角或溝縫都可能埋伏有世界級的傳奇故事等待著你,在四目相接的剎那,送上一記右直拳!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5.png


 

除了「二林三寶」葡萄、蕎麥、薏仁,以及近年興起的火龍果之外,二林還是臺灣拳擊的發源地、日本拳王的故鄉。四零年代,出身名門的洪欽懋自日本學成歸鄉,這一趟,也把拳擊帶進了臺灣。「臺灣拳擊之父」深耕二林三十年,培養無數子弟,為二林帶來「臺灣拳擊重鎮」的稱號。這裡,甚至還出過1990年摘下日本輕丁級拳王頭銜並七度衛冕成功的「Rocky Lin」林明佳。林明佳是否真如坊間傳言所說,是漫畫《第一神拳》伊達英二的角色原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絕對是臺灣迄今出過最接近世界拳王寶座的人。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6.pn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7.png

原斗國中拳擊隊教練謝閔旭
 

「留下」是我們的選擇

二林豐饒的物產與文史故事,師長希望原斗的孩子也能看見,進而肯認自己的家鄉;未來,期待改變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返鄉的人是「沒有辦法才會留在這邊生活」的想法,讓「留下」成為青年積極主動的「選擇」。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8.png

用古法釀葡萄酒,邊做邊偷吃,笑得甜滋滋
 

培養家鄉的認同感,校長認為國中階段尤其重要。因為畢業後,學生多會到外地求學,後續要再接觸家鄉的風土更為困難。「以孩子來講,他們會覺得跟城市相比,他們真的是比較貧乏的樣子,可是其實(二林)裡面有很多的風貌是他們沒有想到、沒有看到的。我們希望他至少在國中的時候──在離開國中之前,可以了解在地的一些文化。」

本著這樣的信念,學校安排暑期「夏日樂學」課程,和學生一起踏查莿仔埤圳,學習以嶄新的目光看地圖,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也實際到返鄉青農的果園參訪,並將葡萄融入各領域課程,以活潑有趣的方式說英語、算數學、練習化學測量。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09.png

看影片學腔調,觀摩服務生倒酒手勢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0.png

設計餐廳情境,讓英語學習更生動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1.png

葡萄融入自然科學課程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2.png

結合數學的八角形葡萄摺紙
 

「成長型思維」取代「固定型思維」

知識的積累之外,校長還想做的是關照學生的心。唯有感受到師長對自己的用心、對學校產生歸屬認同,不畏挑戰,勇於突破自我,孩子才能茁壯,不再無奈嘆息未來沒有希望。

過去一年,「讓學生覺得這個學校是關心他的」是原斗國中校園營造的一大重點;未來一年,希望能更進一步影響大人、小孩的想法,培養學生以「成長型思維」面對課業和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難題。

校長介紹,相對於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是一種相信「人的素質可以靠後天努力培養而成」的心態。若能養成這樣的思維模式,學生便能藉由一次次自我挑戰,一步步擴展增強自己的能力。

「我數學學不好,可能不是天分的問題,而是努力或毅力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學習歷程還沒到,可是將來我是可能學會的。」校長揣摩著成長型思維的反應,以溫穩的眼神總結:「所以,不要自我設限。」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3.png


 

相信自我潛能,勇於突破改變,不懼怕困難和挑戰──自原斗國中畢業十餘年的校友譚國豐即為一例。原本從事五金研磨加工的他,十年前秉著對農業的熱忱辭去工作,返鄉投入葡萄產業。起初不被看好,邊做邊試,也走出自己的路。

身體力行回饋家鄉的還有拳擊教練謝閔旭。回家經營生意的同時也投身教育,以「永不放棄」的精神帶領原斗國中、二林工商還有自家拳館的學生成長,端正品行、建立自信,創造孩子向上翻轉的機會。時代改變,環境不同,學生也在變,但教練說,就是尊重他們,不斷找方法去試、去帶,帶上一個是一個。

「他們可能走的過程和別人不一樣,但最後到達一樣的高度,有好的結果,那就是行行出狀元嘛。」教練以仁厚的口吻,緩緩說道:「就是幫助孩子,讓他們自己拚上來。」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4.png


 

提案與回饋

今年,我們想要邀請「資訊科技」和「裝置藝術創作」的人才,來原斗一起生活。


一、邀請對象

1. 資訊科技專長

類型不限,如:mBot或智高機器人、3D列印、空拍機、程式設計、帶領學生使用均一平台……都歡迎提出,我們一起討論。


Q:為什麼想要招募這方面的志工?

A:其實像我們這邊農產很豐富,如果學生的資訊能力夠好,他沒有必要非得離鄉背井到城市找工作不可。孩子想要的話,長大就可以留在家鄉,經營自家的產業,透過網路把生意做到外地,這樣也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他在我們這邊不是因為被迫、沒有選擇才留下,而是「我真的很想要把葡萄種好」、「我真的很想要把火龍果種好」,然後,我可以自己去拓展我的市場,這就要他資訊方面的能力夠強,才有辦法做到。

 
應該說,孩子人可能留在地方,但他的視野可以更寬大,不只侷限在地。

另外,國中階段免不了要面對課業,可是傳統的學習方式就是透過紙本一直讀一直讀,其實蠻無趣的。你必須多一點吸引力。像我們學校的老師,他就會拿平板讓他們看影片,或一步一步跟著做。這方面的話,我們學校有在推「行動學習」。為什麼要推?就是讓課程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比較願意把眼光留在這裡。

從學生的學習到未來發展這一塊來談的話,其實我們學校是蠻需要資訊方面的活動。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5.png


 

2. 裝置藝術創作

Q:為什麼想要招募這方面的志工?

A:我們期待富有熱忱的志工可以來帶學生做一些美術作品,規畫並執行校園裝置藝術創作,展現原斗的特色,豐富校園景觀,也讓孩子上課生活的環境多一點軟性、人文的感覺。

這件事情可能需要志工有一些創意跟想法。之前我們有嘗試要做,可是做了之後發現有點難,需要借助相關專長人才的力量。

學校有大量閒置的課桌椅也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屆時我們可以再一起討論。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6.png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時間:彈性可議。

對象:國一到國三學生,依課程內容與時間再協調安排。


三、我們的回饋

  1. 社區葡萄園參觀體驗。
  2. 樂活運動器材使用。
  3. 管樂、直笛藝文課程。
  4. 住宿空間(無冷氣)。
  5. 交通費(一個月兩次)。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73_text17.png


 

歡迎來原斗國中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大眾交通工具:在田中火車站或高鐵彰化站,搭乘員林客運6709往王功、二林方向,在原斗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