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招募 小校 許願
彩繪古謠
屏東縣 丹路國小
2017/09/25
2017/10/25
2017/11/13

在部落裡,收集長輩的微笑和古老的歌謠。
將孩子們繽紛的夢,用別於維持生計的寧靜的時間,
細細描繪在寬廣的畫布上。
將彼此的生活,都染上全新的色彩。
邀請你,走入丹路,一同歌頌相遇之美好。

我們是誰

丹路國小位在屏東縣獅子鄉,如果沿著縱貫公路一路南下,會先抵達鄰近海邊、也是芒果產地的楓港,然後往臺東方向,上小小一段山路,就會抵達丹路國小。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1.jpg


 

這一路上有竹坑部落、楓林部落、新路部落、丹路部落、伊屯部落,都是排灣族人。丹路國小的學生,則主要來自其中的丹路部落與伊屯部落。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2.jpg


 

「丹路」原始稱為「牡丹路」,為清朝時代獅子鄉與牡丹鄉居民往返古道,日據時代初始是路名,後來改成地名為「丹路村」,為現今獅子鄉第一大村,具有傳奇及獨特的沙布貼文化。

丹路這裡幾乎沒有商店,簡單的住宅區,既無招牌、也無挖掘民生慾望的廣告。一個一個的家,安靜地座落在蒼綠的山中,鄉下常見那種鐵皮屋簷的平房,低低的建築線後有晴朗無倫的藍天,被包圍在生意盎然的綠樹之間。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3.jpg


 

國小家長的長輩們曾受日治教育,當時除了族語,只講日語,而大部分傳統與建物都沒有能夠被留下來。下一輩則說中文,有簡單的歲時祭,很多已經太說族語。即使有些家族仍然以傳統的命名方式,為小孩取名,也不再能夠用族語跟長輩談天。但家長們說還好,學校有教。

學校是社區的心臟。颱風天時常封山,社區的避難中心就是丹路國小,傳統月桃葉編織、木雕、烘培課程等等,都透過學校招募外地的志工,除了對校內的孩子上課,也借用學校的場地對社區婦女教學。校內積極推行族語、古謠課程,程度雖大約在日常 對話,對接續丹路的生活文化卻是關鍵的一環。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4.jpg


 

理念與嘗試

學校裡的古謠傳唱是由周明傑博士教授,歌謠則是由部落出身的南哥教學,南哥曾到外地學習吉他,他說回來,就是想要回家。古謠經過簡單的改編,配合吉他、烏克麗麗、非洲鼓的教學,孩子們一面唱歌一面彈奏樂器,成為一支小樂隊。在高大樹蔭下,練習朗聲歌唱著丹路聲口較重的南排灣歌謠,帶著點隨興演奏的舒展自如。

在小學階段,學校所能給予孩子,讓他們離開學校後仍能受用的,是思考的工具。吳校長引入七個習慣理論,轉化成孩子們可以吸收的內容,引導大家以更有條理的方式,看待日常所面對的情境。除此之外,帶孩子們進入山林溪間捉蟹生火,累積野地知識,寫報告重新檢視所見所感。也帶著孩子們,每周與部落長輩共進早餐,讓早餐在吃之外,還是交流,建立起對他人的關懷與聯繫,與長輩談話,也成為孩子們認識故鄉的方式。跳出被教導的被動狀態,成為豐富他人生活的一份子。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5.jpg


 

丹路國小致力將多樣的學習機會引入,暑假時,邀請到志工來為孩子們上圖騰繪畫的課程,用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以傳統元素描繪出驚人地美麗的作品。可惜課程時間不長,無法讓大家完成這個作品。

這次想要找到能夠長期教學的藝術教學志工,除了陪伴大家繼續完成這批作品,還能帶來許多創作的新點子!讓丹路國小校園充滿盡情揮灑的色彩,給孩子們更多元的畫布。

/media/original_images/20170925_text06.jpg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1. 藝術。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時間:盡可能每週一次,持續整個學年,詳情可議。
對象:彈性可議。


三、我們的回饋

  1. 住宿空間。
  2. 古謠與音樂課程。
  3. 陶藝與傳統木工。
  4. 編織課程。

歡迎來丹路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大眾交通:搭乘台鐵至高雄車站,轉乘國光客運1778至【丹路站】下車,約莫10~15分鐘步程可至丹路國小。(客運一日四班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