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招募 小校 許願
空間修繕設計
嘉義縣 豐山實驗小學
2016/09/26
2016/11/01
2016/11/15

看村子隨著季節轉換景象,體會山中的純樸人情,來豐山村走走吧,隨時竭誠歡迎!

我們是誰

豐山實驗教育學校位在阿里山鄉豐山村,四周高聳的山林形成一個盆地地形,是台灣最高的平地農村,至今仍延續著樸實的山村氣息。這所非典型弱勢學校,深藏在高山裡的世外桃源,很少機會能被看見,因此不易被挹注外來的資源。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1.jpg


 

理念與嘗試

豐山的故事…

時間回到民國85年,賀伯颱風挾帶驚人的雨量,讓豐山一夕之間風雲變色;接著而來的921地震,導致一連串土石流效應,大大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與村民生活。「老天跟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讓豐山每逢大雨必定『封山』。」村民幽默打趣說著,語氣中卻充滿了感嘆,在老一輩豐山人的記憶裡,夏季螢光閃閃、溪裡滿是魚蝦,村子曾經人聲鼎沸、旅客絡繹不絕,彷若天堂。

豐山富有各種山產,麻竹筍、野生愛玉、黑糖…,也生產高山蔬果如牛番茄、青椒、四季豆、甜柿等,濃濃的田野風情交錯在高聳的山林間、溪谷旁。早期先民為了製造樟腦而群聚此地、建造家園,如今即使風災、地震讓原本熱鬧的豐山村顯得寂寥,山老鼠濫伐森林的狀況頻傳,樂天知命的豐山人依舊努力守護、不離不棄,選擇與這片山林共存共榮。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2.jpg


 

學校課程結合產業、人文與自然環境

採茶是村民很重要的生計之一,其中新住民媽媽佔了很大的比例。在採茶的季節裡,採茶工經常半夜就得出門翻山越嶺到另一座山頭,一上工往往就是好幾天,有時候從小朋友寫的作文裡,可以看見想念媽媽的心情…。 

從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豐山的實驗教育結合了在的產業、人文與自然環境。我們帶著小朋友養雞,讓孩子實際與雞相處,學習自己體會、判斷怎麼樣給小雞好的生活環境;一塊屬於孩子的小農地正在開始營運,從有機耕作到自產自銷,希望能帶動在地的農產品銷售管道;另外也積極做歷史人文、產業踏查,實際與豐山耆老、當地民宿業者接觸。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3.jp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4.jp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5.jpg

山岳步道實地踏查。
 

把孩子留下

幾乎沒有年輕人的村庄有沒有未來?

豐山和其他偏鄉地區一樣面臨青壯人口外流嚴重的問題,父母出外工作,小朋友多是隔代教養。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6.jpg

夜裡,全校老師一齊出動,四、五台車摸索著山路至一戶戶家庭拜訪,氣氛相當熱絡。
 

「如果沒有親自到每一戶人家看過,你無法用常理了解他們的狀況。…有個小朋友每天都遲到,實際去過他們家才明白,原來孩子每天往返的是這樣的山路。」,一位老師說。

我們希望從此以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須離家求學,從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與家鄉的發展。目前豐山實驗教育學校的混齡實驗教育從幼兒園一路延伸至七年級,這是一條漫漫長路,如同風災過後的山林養護,需要時間培育,在對環境順服與敬畏下發展出適性與直覺。並且,希望我們的努力與堅持、當中的苦與樂被更多人看見,將這片世外桃源分享給來到這裡的每位旅人。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7.jpg


 

提案與回饋

/media/original_images/20160926_text08.jpg

原本雜草叢生、路面濕滑危險,經過學校老師努力下勉強「見光」的學校門面。
 

「我們大概算是嘉義縣最窮的學校吧!」校長苦笑著說。

校門口牆面潮濕、斑駁了,木造圍欄經過多年日曬雨淋、蛀蟲,已經暗藏潛在的危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放學後,老師接著充當校工,清理枯枝雜草、整理學校的環境,出錢又出力。我們非常需要一些油漆、木頭和更多力氣!


 
一、邀請對象

  1. 藝術領域
    藝術家或相關系所、社團,協助彩繪學校環境。
  2. 空間設計
    建築、木工專長,協助校園欄杆修復補強。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教學時間與對象皆彈性可議。


三、我們的回饋

  1. 入選團隊由青年署提供實踐獎金一至四萬元,以協助完成計畫。

歡迎來豐山實校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國道3號梅山下交流道→162縣道、台3線→梅山→162甲線→太平→瑞峰→169線道→太和→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