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很難有個精準的定義,願點心傳達的是豐富且炙熱燙口的真心。」
春夏秋冬,每個學校的名字都揉雜當地的食物氣味,展開一條蜿蜒的路,它們有各自的歌:辨識校園昆蟲紫斑蝶的口訣,或是孩子們在等待麵團在烤箱裡變成金黃色時,隨興用吉他或烏克麗麗彈唱,有族語的歌也有客語的歌。
我們是誰
Oga李奇芳出身南投水里,在台北開設深夜黑白切甜點工作室 ,從接單、製作到商品,大小事務一手包辦。的念頭,起因於對老師的感謝。不同風貌;也由介紹烘焙工作,啟發孩子對多元職涯的想像。

(圖片來源/深夜黑白切)
Oga的鹿樂足跡:
「鹿樂平台媒合與鈸精密電子的企業ESG計劃,挹注堅決支持深夜黑白切工作室開展本次課程,助力偏遠地區學校發展多元學習,響應全球永續小吃。」

.

.
專案介紹
「甜點的春夏秋冬」課程介紹:
透過活動流程的設計,讓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食材有了更多的認識,春夏秋冬台灣物產豐富,吃節氣並吃在地,找到對家鄉的認同,也發現原來這些食物可以那麼「酷」,點心是讓孩子體驗製作不以美麗外觀作為標準,蔬果生在合宜的節氣不一定是刻意栽種,不禁對這般自然踏實而心生嚮往,餐桌的任務除了讓座上嘉賓飽足,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亦是在餐桌上醞釀,雖看不見卻靜靜地在空氣裡發酵。

.

Oga運用當地食材,取自農民家長的冰箱。過程中,親手接觸、嗅聞品嘗,讓孩子認識家鄉土地的豐美。
用雲林當地盛產花生與芝麻,製作甜點;在盛產水梨的台中東勢山區,帶孩子製作水梨塔;在產茶葉的嘉義縣梅山鄉,教孩子做高山茶芒果蛋糕;在喜歡吃野味的屏東縣排灣族部落,教孩子製作鹹派;在產洛神花的台東,教孩子用洛神花做成各式果塔和餅乾。

.

“我要把它取名為…擁擠的冬天”,”哇,我的可以叫做草莓動物園” 孩子們開心地替自己的甜點命名。
學校可提供產地作物的產季月份,提供老師做課程操作的安排。歡迎有食農相關課程的學校可以報名!
課程活動資訊
一、 課程時間:需安排連續4節課時間 (約三小時)
二、 執行方式: 預計於2024年11月~2025年6月底可入校服務。課程結合學校在地食材之季節,安排時間前往,每校為兩個工作天以上(需提前到校準備),課程可安排於週間或週末,若有烘焙營隊需求亦可討論。
三、 授課對象與人數
- 授課對象:教育部認定之全台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國小。
- 授課人數:國小5-6年級,參與人數以25人內為限。
四、其他事項
- 學校如有烘焙設備,可於報名表單備註。
- 志工老師會有住宿需求,如能提供老師宿舍入住尤佳。
- 於截止日前與報名學校談妥確認合作,額滿將提前關閉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