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整個大環境的趨勢,幾乎所有的產業將來都會朝這個方向發展,但在最新資訊觸及總是比較晚的偏鄉,大多數孩子對於AI了解甚少,如果能透過機器人實作引發孩子興趣,主動接觸新趨勢,或許就可以讓孩子對未來有全新想像。
我們是誰
我是陳健如,旅居美國40年,從事程式設計工作30年,但臺灣始終是我最關心的土地,退休前想著要找時間返台到偏鄉當志工,因緣際會和鹿樂聯繫上,希望能透過服務,把我這些年累積的專業和偏鄉的師生分享,開啟他們對AI深度學習的理解,花蓮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想就從花蓮開始吧!

旅居美國40年,陳健如始終心繫臺灣。
專案介紹
手作機器人實驗
玩現成的機器人很有趣,玩自己做的機器人不只超有趣還很有成就感!運用隨手可得的簡易材料,製作牙刷機器人、馬達車、蜘蛛機器人,邊玩邊學習讓孩子印象更深刻。

製作馬達車學習簡易AI,讓孩子邊玩邊學習。
深度學習的應用
有鑑於孩子對基礎電腦的理解仍有不足,因此從軟硬體辨識開始教學,再使用口訣讓孩子記憶「深度學習、程式設計、機器人、物聯網」這幾項課程主軸,針對年紀較長的孩子也加入簡易數學觀念,讓孩子對AI深度學習有更多的理解。
活動紀錄
第一次當老師,陳健如面對這樣的「challenge」沒有退縮,反而更努力地學習,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到教室觀課,除了觀察老師們的教學技巧,也從中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他也與師生共享營養午餐,只為了能多認識大家,建立良好的關係。
在陳健如的AI機器人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邊工具動手做是最常見的景象,他帶著孩子邊玩邊學,剛做完的馬達車,接著就是馬達車競速比賽,孩子總是開心地說:「這堂課超好玩!」

每到陳健如課堂,孩子總是迫不及待手作了起來。
然而,面對快速起飛的AI時代,陳健如認為,孩子們應該要有應變的能力,他在午餐時光和孩子聊夢想,課餘時間就查各職業的AI深度學習應用,並於課堂上和孩子分享,讓他們了解未來將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習的熱情,勇敢面對。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尾聲,陳健如看著孩子從零開始到對AI深度學習有些許概念,很開心能將退休前的想法付諸實現,但課程結束前,他卻又開始思考起下一步,希望能再做些什麼,便積極了解臺灣的AI教育現況,或許未來能有更多孩子參與陳健如的AI機器人課,正面迎向未來AI世代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