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媒合 青年 鹿樂
成為喜歡的自己
新竹市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團隊
2019/06/10
2019/08/08
2019/11/30

你了解你自己,又喜歡你自己嗎?

來自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運用所學,將與人相處的重要知識帶入偏鄉,與孩子共同學習人際關係這個一生的課題。

我們是誰

團隊是一群來自新竹的大學生,就讀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三、四年級。有擅長幼教教學的夥伴、有擅長小教生命戶外探索教育的夥伴,也有擅長教育心理相關研究的夥伴。團隊一同交織所長,期望能夠為偏鄉教育注入多元面向的課程,而在豐富有趣富有心理涵養的系列課程之中,嘗試以學思達的模式來面對人際經營、情緒管理、生命與老化教育等相關議題,學習認識自己、思考如何與他人相處、表達自身對於人際情境議題的想法,從這一系列的過程之中翻轉教育,改變以往授課方式,讓學生藉由繪本、影片、遊戲的討論模式,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人際新體驗。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1_1KS5xy0.jpg

營隊結束後,團隊與學童開心合照。
 

專案介紹

「本專案入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並執行與偏鄉學校互動之服務學習實踐企劃,協助偏鄉教育發展。」


團隊成員利用自身擅長的心理專業知識針對不同人際相關議題(認識自我、接納他人、人際衝突、溝通方式、情緒管理),設立相關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模擬人際關係經營、溝通方式、情緒管理所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在深入分享討論的過程中練習換位思考,從中瞭解人際關係的經營模式以及衝突解決方式。

有鑑於偏鄉小學在人口組織結構中老化程度與隔代教養比例偏高,因此將老化議題納入課程,期望藉由自身體驗讓學生同理,並更加珍惜、關懷與尊重家中的長輩。同時為了提升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專注力,在時間的安排上也以靜態與動態課程交替安排,包含趣味性科學實驗、戶外探索教育課程、生命教育講座、午餐DIY等多元活動,培養學生優質的人際成長與學習目標,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自主性與獨立思考能力。

而在授課方式上,也採用翻轉教育的方式,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的空間,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意見並深入討論,老師扮演一個輔助引發思考與表達能力的角色。

最後學生們在營隊過程中產出的討論、文字撰寫、便利貼、繪畫、拼貼、作品、拍立得等也將集結為成果冊,期望學生在這一系列課程之中能夠珍惜所學,並妥善保存這份得來不易的人際關係新體驗。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2_y8hfkcv.jpg

學童製作自己的成果冊,反思營隊至今的成長與收穫
 

活動紀錄

營隊於108年08月12日至16日、19日至20日在新竹縣內灣國小進行。


營隊破冰、團體公約

營隊頭一天第一次與內灣國小學童接觸,一開始難免生疏,但經過「自我九宮格」帶領大家藉由圖畫與文字來介紹自己的特質、興趣、穿著、喜歡的食物/活動等方式來讓同儕與師生間更快速的認識熟悉彼此,也藉由這個過程順利的破冰。

而在團體公約的部分,為了讓學童自我表達且有隸屬感,讓學童先行發表自己覺得營隊大家應該遵守的公約有哪些,不足處老師再加以補充,這樣的作法也讓學生對於自身所提的公約更加遵守,且還會適時的彼此約束與提醒。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3_yZuKDpH.jpg

由學生自行擬定的團體公約,增加孩子們的認同感
 

接納和我不同的人

在「接納和我不同的人」的課程中一開始先以《繪本:你很特別》帶領學童理解獨特性,並且對自己能有自信心。在討論中,高低年級學童對於《繪本:你很特別》宗旨都能有所理解,甚至低年級組學童也能夠舉一反三的認為書中的造物者如同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小孩都是有信心的,因此自己也得對自己有所信心,別因為他人的評論而灰心喪志。

而在「接納和我不同的人」的另個課題中,以《繪本:不是我的錯》帶領學童學習當事人如何面對霸凌,以及旁觀者的漠視在霸凌過程中所加重的傷害,也引導學童思考旁觀者可以有那些作為,並以角色轉換的討論方式思考如果是自己被霸凌,會希望其他旁觀的同學如何幫助自己。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4_OUgN9xi.jpg

學童圍圈傾聽他人對事件、衝突的想法,尊重並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地方
 

經營人際關係與化解糾紛

在「經營人際關係與化解糾紛」的課程中,帶領學童體驗良性競爭活動(過河、進攻城堡、拼圖),會後討論情境中為什麼發生衝突以及可能的衝突點,同時分享實際經歷衝突當下的感受。在此也的確發生了一些衝突事件,因為混齡的活動中,較高年級的學童想要給予同組低年級的學童一些遊戲獲勝的技巧,但其餘低年級學童不尊重高年級學童的意見而產生衝突。最後也利用此紛爭一同討論為何有這些爭執的發生,如果低年級學童能夠多尊重他人意見,而高年級學童也願意好好的與低年級學童溝通,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講述自身想法,或許下次即可避免這樣的衝突事件。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5_bj9SZIi.jpg

藉由過河遊戲激發學童溝通與合作能力
 

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的課程中,藉由老化輔具的體驗讓學童親身體驗老化後可能面臨身體機能退化所帶來的困擾,期望能夠感同身受且對身邊長輩多點體諒與服務。在過程當中每位學生都相當不舒服,甚至想趕緊結束這個環節不想玩任何遊戲,只因為配戴了老化體驗輔具的器材會讓腰桿打不直、膝蓋無法彎曲、手與腿提不起力、身體感覺相當的重無法靈活移動、聽不到聲音、看不清楚路等老化後所可能面臨的困擾。但也能立即的讓學童知道現在只是體驗短短幾十分鐘的活動就那麼辛苦不舒服,但家中的長輩可是幾十年來都是得這麼生活,學童也因此能夠對於長輩有更多的包容與體諒。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6_8oB4fXv.jpg

輔具體驗,讓學童及早認識老化帶來的困擾,培養同理心
 

其他課程

科學小實驗(非牛頓流體實驗、浮力船實驗)以有趣的科學實驗加上競賽讓學童對於不同面向的知識更有興趣;手作DIY食物(黑糖湯圓、壽司、三明治)以及許多探索教育課程(走繩體驗、獨輪車體驗、過河、進攻城堡、狼羊、迷宮…等)訓練學童心智忍耐挫折的能力,學習從失敗中成長並能找到自我價值,最後建立團隊合作,並增加同理心及解決問題之洞察能力。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7_oOvmNv1.jpg

非牛頓流體實驗,從競賽活動中認識科學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8_79z0kRz.jpg

浮力船:從實驗中認識密度造成的浮力現象
 

團隊成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