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多久沒有爬過樹了呢?
地球孕育了多樣的生命,但人們卻已經很少關注這片蘊育我們的土地。
青年團隊藉由爬樹,教導孩子重新感受,認識家鄉的優勢與美好。
我們是誰
2005年美國出版的《失去山林的孩子》說明了接觸大自然的重要性與好處,例如:自信、創造力、敏銳觀察力、自主學習...。前幾年團隊成員搬到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居住,在新的家鄉認識了一群喜愛大自然,帶領戶外課程的專業教練們,也開啟了對山野戶外活動的新學習。而住在這裡的幾年下來團隊發現,農村雖然有社區營造活動,卻很少看見年輕人與孩子參與。後來在偏鄉小學協助社團活動時,更確認孩子們的時間大多用在3C遊戲,對自己家鄉美麗的環境是陌生的。也因此,萌發了引導芎林鄉的孩子知己知彼,認識自己的屬性特質,探索家鄉之美的想法。

.
專案介紹
「本專案入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並執行與偏鄉學校互動之服務學習實踐企劃,協助偏鄉教育發展。」
團隊希望能藉由宿營活動及攀樹活動體驗,協助偏遠學校的國中孩子從活動中探索個人的特質,引導孩子善用五感與森林的生態互動,打破對於森林的恐懼,恢復屬於孩童的敏銳觀察力。這些活動都需要學生之間互相的配合與協助,藉此也能學習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而透過這些與在地環境結合的課程,讓學生認識家鄉的優勢與美好。

校園中的攀樹體驗,讓學生與樹木成為好朋友。
活動紀錄
活動於108年8月7日於新竹縣芎林國中登場,但遭遇利奇馬颱風侵襲,縣政府公告停班停課的前提下,9日活動暫停,並請家長將孩子接回。並在10日一早由團隊確認活動地點安全後,在群組通知家長,將孩子送到自然谷繼續參與未完的活動。此次應變過程對團隊而言也是重要的學習,團隊、芎林國中及學生家長均保持密切聯繫,讓訊息、想法與現場狀況隨時保持交流,彈性調整課程,讓整個營隊活動得以圓滿成功。
四天二夜宿營活動
透過遊戲活動,引導孩子破冰認識彼此,並善用自身的視、聽、嗅、味、觸與森林內的動植物互動,打破孩子對森林的恐懼也恢復自身的觀察敏銳度。

森林感官活動-矇眼破冰遊戲
位在芎林鄉的自然谷,是台灣第一個環境保護公益信託基地,在營隊期間的三餐蔬菜以採購家鄉農民種植的為主,鄉農會的農產為輔,引導學員自行DIY撿柴起火野炊,將生活技能與學校的知識運用於山林生活。

團隊教導孩子運用所學知識自行生火。

利用在地食材,自己動手做三餐。
在炎熱的夏天,學生對於玩水充滿了高昂的興致,剛好以此引導學生走入社區的溪流玩水觀察溪流生態,並讓孩子使用預備好的竹子當安全浮筒,在水潭區域游泳。在最後一天引導孩子分組使用鋸子到竹林鋸竹子,收集夠多的竹子,並進而學習繩結製作竹筏,並在溪流驗證自製竹筏的成果。

學生自製竹筏,玩得不亦樂乎。
兩日攀樹體驗
以探索引導的方式,不提供答案,透過線索穿完攀樹吊帶,完成安全著裝,並對攀樹技術、裝備、樹木健康狀況進行安全上的解說。帶領學員們的身心靈平靜下來,試著用心向樹打招呼,「親愛的大樹,打擾了,我們準備攀樹囉!」引導學員了解保護大樹的重要,在學生的心靈種下愛護大自然的種子。

團隊教導孩子運用滑輪繩索攀到樹冠內,學以致用。
團隊成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