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永遠會是未來的希望,我們希望帶領孩子學習照顧自己的心靈,成為他們的軟實力,陪他們走得更長遠。
我們是誰
我們是六個來自政治大學教育系的學生—俊翔、任羽、哲宇、易瑄、明毅、彩縈,未來希望投入輔導老師、心理師等與輔導諮商相關領域的工作。除了系上的教育學程以外,我們其中有四人正在為取得綜合活動領域的專長認證努力,尤其是其中的輔導活動科,除了撰寫教案與授課的能力,也在其中培養對於輔導領域該注意的輔導知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薰陶下,我們對於投入偏鄉教育具有熱忱及使命感,同時具備前進小校所應備之輔導知能及心理素質。

成員們晚上於學校校史室內議課程
專案介紹
「本專案入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並執行與偏鄉學校互動之服務學習實踐企劃,協助偏鄉教育發展。」
「心理培力工作坊」透過鹿樂平臺線下媒合,媒合到臺中市新社區的中和國小,於2019年5月31日到6月底,每週六進校服務。
心理培力團隊看見偏鄉學生除了課業上需要更多悉心陪伴外,認為培養其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是他們看不見的需求。所以,希望協助他們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藉由數個與輔導科相關的方案為主軸,透過小團體活動的帶領,並設計與其相關的活動與課程的形式,整合學生需要的人際溝通、生涯探索、情緒調適、資源管理等議題與知能培養,培養其計劃力、溝通力、情緒力、未來力。希望帶領孩子學習照顧自己的心靈,能夠成為他們的軟實力,陪他們走得更長遠。

成員與學生圍成一圈,貼近彼此的互動。
活動紀錄
「心理培力工作坊」將課程規劃出四大主題:資源管理、人際溝通、情緒調適、生涯規劃。
以資源管理課程─時間管理為例,主要想帶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時間,同時明白時間是自己需要管理的重要資源之一。例如:死人前最後一天的規劃對他們來說則是新鮮且沒有做過的活動,有人寫了很多異想天開的點子:登月球、當超人、騎牛,也有人把握最後機會跟家人朋友相處。
還有像金錢管理,希望能從中觀察孩子的價值觀。孩子分享到學校有個獎勵制度,能透過表現好獲得點數,以兌換自己想要的禮物。
我們問孩子:「那如果想要某個禮物,可以跟爸媽提議看看,或是累積自己的零用錢來買啊?為什麼要用點數呢?」
孩子回答:「因為爸媽在現實世界賺錢比較不容易,學校的點數我只要努力一點就可以得到,跟爸媽辛苦賺來的錢比起來算不上什麼。」
當下,我們都被孩子超齡的成熟回答驚呆了。
這件軼事也讓我們更堅定的相信:不該僅憑年紀,設限孩子的心智。

鮑明毅同學授課情緒工作坊課程

林哲宇同學授課情緒調適課程
課程中除了心理課程外,也會搭配許多實做課程,例如橋牌、SCRATCH程式教學、信任遊戲、棉花糖大挑戰等,學生從遊戲實做中,除了玩得非常愉快,同時也獲得同儕的信任與關懷。

信任課程體驗

陳俊翔同學授課橋藝課程

王任羽同學帶領部分小朋友協助教學橋牌

吳彩縈同學授課奧德賽計畫課程

杜易瑄同學授課棉花糖挑戰與設計大挑戰課程

棉花糖挑戰與設計大挑戰成品

成員們與小朋友們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