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告訴孩子的是如何在團體中建立連結,為自己搭起在需要時可以接住自己的那張網;了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需要人際與情誼,那會是開心時獲得共鳴、失意時被紮實撐起,不致感覺孤單的必要存在。
我們是誰
Dream It Possible團隊於107年初成立,成員涵蓋不同大學成員,透過社團法人中華看見需要全人發展協會的安排,持續參與服務學習相關研習及進行實際行動。該團隊持續深耕南投地區,透過陪伴及引導學生了解人格特質分析、自我表達、溝通對談、多元智能及心靈探索等課程,幫助其了解及肯定自我,確認未來發展目標,並同步結合學校老師、社區資源,建立學習成長檔案,發展出符合偏鄉真實需求、與正規教育相輔相成的服務模式。
團隊不用外來者的視角去看待所服務的地區,而是認真的參與其中,並從參與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關懷。不選擇用一套標準去衡量所有孩子,而是透過陪伴的過程,試圖與學校充分結合,點燃孩子們對世界的探索,以及對知識的渴望,期盼讓「教育真正的發生」,讓孩子們擁有「選擇人生的可能」。

營隊結束後,團隊與潭南國小的孩子們大合照。
專案介紹
「本專案入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並執行與偏鄉學校互動之服務學習實踐企劃,協助偏鄉教育發展。」
本專案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潭南國小夢想營隊及潭南社區健康關懷服務。
在潭南國小夢想營隊中,團隊設計圓夢系列課程,期待啟發孩子的自我探索與認同,並建立目標,增強孩子的自信與學習動機,燃起對自身與在地的使命感,將對自我認知的重視從基本生活打理延伸至自我管理、個人成長等意識的提升,學習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營隊期間,在營歌教唱、營火晚會等環節都開放孩子表演,讓孩子有舞台展現自己的才藝,能從中獲得自信及成就感。
秉持著「拉拔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努力」的理念,團隊規劃社區健康關懷服務,包含家庭訪視及健康評估站活動,前者透過實際拜訪更深入了解營隊學員的家庭狀況及其教養背景,讓團隊更準確掌握學員需求,也對社區中的獨居長輩進行關懷;後者則借重團隊成員的護理專業在社區進行促進健康知能活動,並由隊員給予健康衛教建議,提升居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重視與照顧。兩項活動都能夠增進社區對團隊的信任與了解,也讓團隊更深入看見社區真實樣貌。
活動紀錄
「夢想in信義潭南」營隊分為兩個部分,潭南國小夢想營隊活動期間為108年8月12日至8月15日,潭南社區健康關懷服務則由108年8月11日至17日。團隊依照不同年級的認知程度規劃不同的課程,低年級(國幼班至三年級)以健康教育為主,圓夢課程為輔,著重健康促進及自我認識;中年級(四年級至六年級)以圓夢課程為主,形塑自我認知、增進人際思考,引導孩子對於未來的目標設定探索。課程安排為靜態及動態活動交錯,確保知識吸收的同時也透過團隊活動及競賽提升孩子的團體意識。
營隊活動以「遇見我自己」作為開場,透過矇眼活動,讓學員體驗失去視線的不習慣和不安感,但定下心後仍能逐步掌握方向、走到終點,以此比擬「自我探索」的過程,活動後也帶領學員反思、聆聽心裡的聲音,也為後續課程奠基找尋目標的動力。

隊員引導孩子進行矇眼活動,體驗失去視線的不習慣與不安感。
在後續的課程中,團隊透過繪本說書及戲劇的方式,帶領孩子閱讀,掌握故事想傳達的「自己的價值由自己定義」的概念;並鼓勵孩子針對故事內容發表心得,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感受。除了靜態課程外,團隊也透過互動遊戲及戲劇等方式引導孩子理解交友的觀念,並培養團隊互助的精神,讓孩子們除了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也能在遊戲中學習到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

提升營隊趣味性的團體動力活動。
透過課程的引導及小隊輔貼身的陪伴機制,隊輔與孩子們建立了密切且互信的關係,除了更深入了解學員的成長故事,隊輔也對孩子具備更大的影響力,將團隊對孩子的期許化為他接下來前進的動力與鼓勵。

課程中的一對一對談,隊員與孩子互相分享經驗與想法。
每天的課程結束後,團隊也會帶領各組孩子進行反思,除了回顧當天的所學以外,也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培養孩子的思考邏輯與口語表達能力,並藉由各組隊輔及隊員的肯定累積自信與團隊的凝聚力。

每天課程結束後的反思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發表的機會。
在社區關懷的部分,團隊採用了家庭訪視與健康評估站兩種模式。服務員共分為4組進行社區家訪,除了從營隊學員中挑選訪視對象外,也請社區里長及教會領袖提供獨居者名單,讓團隊也能接觸到獨居的長輩。
團隊成員在心得分享中寫道:「印象深刻的,是在社區服務行動時,家訪到一位奶奶,奶奶是住在距離學校還須要走一段路的地方,聽奶奶說她人生的故事的時候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奶奶的辛苦,就連現在年紀大了也還無法休息,需要照顧受傷的兒子,奶奶表示平時也不會和其他人聊心事,在我們準備離開時可以感受到奶奶的依依不捨,陪伴就是我們目前可以做到的事,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可以再回去探訪奶奶。」

團隊與社區長輩聊天,讓長輩感受與兒孫輩互動的溫暖。

團隊成員協助社區長者進行簡單的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