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遊戲的同時,創造也正在發生。
一雙雙小手為積木賦予了新的生命、新的想像!
孩子們透過動手做的過程,產生興趣,有了學習的樂趣。
我們是誰
逢甲大學社區發展志工隊,是一支肩負大學社會責任的隊伍,至2019年成軍已邁入第三年。主要成員來自臺中市西屯區國中小或鄉里之間進行校外服務的同學,校外服務含課後輔導、補救教學、智高積木、協助智高積木教學、說故事戲劇宣導、假日育樂營、環境維護與弱勢家庭關懷相關活動等。另加上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及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成員利用十項原理組成機關王,於國小校慶時展出,奠定此基礎後開始執行智高積木巡迴活動。

.
專案介紹
「本專案入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並執行與偏鄉學校互動之服務學習實踐企劃,協助偏鄉教育發展。」
「小小工程師創意玩智高」藉由智高積木課程培養學童邏輯思考與創造能力,將物理原理融合生活,並利用自己動手做以及遊戲的方式,提升學童學習動機。活動目的在於以「寓教於樂」動手實作的方式讓當地的學童們能擁有平等的學習資源與機會,讓當地的學童們提升學童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並能引導他們發揮更豐富的創造力。
活動裡,會將學童分為低中高年級進行,採取小班教學,帶給學童更多學習資源。本次各年級最先學習的皆為積木零件認識、製作積木夾夾樂完成任務、迴力車製作,而後運用六大項原理完成組裝成品,使孩童透過自己動手作的方式更能使物理原理貼近生活,最後運用氣壓及液壓的原理進行水動力車及水槍製作,並且利用遊戲引發孩童更多的學習興趣。

透過問答的方式,激起學童對認識積木原理的興趣。
期望透過本次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童的團隊合作技巧,並在與他人協作的過程中培養其溝通及聆聽他人意見的能力;也在實作過程中,培養學童解決問題與邏輯思考能力。
活動紀錄
「小小工程師創意玩智高」活動分三週進行,05/10-05/12及05/24-05/26在臺中中山國小,而05/17-05/19在臺中東新國小,共進行八天的活動。
各年級第一階段安排的活動是團體闖關,為的是可觀察孩子們是否能互相合作,故利用團體遊戲的方式讓學員們互相熟識並共同闖關完成任務;接著則是智高基礎課程,先是積木零件介紹後,再利用積木夾夾樂的遊戲方式得知學員是否了解各項零件的使用方式;接著讓每位學童都能利用積木發揮創意用橡皮筋組成屬於自己的迴力車,還有運用風力的方式組裝風帆車,並相互比賽看誰跑得遠,了解不同動力的使用方式。

將放在前軸的橡皮筋往後拉到後軸的鍊輪上,利用橡皮筋的彈力轉為車子前進的動力。

透過引導的方式使學童做出各自特色的摩天輪,並上台分享。
第二階段為智高積木進階課程,各組利用不同的原理組成生活中所看到的東西。分別先由講師分別講解六大原理:風力、彈力、槓桿、齒輪、滑輪、電力後,各組小朋友分別使用單項原理製作屬於自己的物品:摩天輪、翹翹板、彈珠台、陀螺、手槍、釣魚竿、起重機、電梯、吊車、風車等,並由各組小朋友分別就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及示範。

利用定滑輪的方式製作出纜車。

用齒輪組串接成積木電風扇,其含齒輪帶動為減速、加速原理。

利用定滑輪的原理讓學童設計出一台可釣魚的釣竿。

運用槓桿原理及彈力的特性組合出一台投石器。
第三階段是教授「氣壓與液壓」,每組團隊合作利用積木零件組成一部水動力車及水槍後,再讓每人都能親自操作一遍以得知水動力的知識。

學童將瓶子注入適當的水和空氣後,準備發射水動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