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媒合 大眾 提案
關於「家」的N種想像
台北市 愛禮思計劃團隊
2018/01/04
2018/01/04
2018/01/04

關於家,我的想像是…

隨著社會文化變遷,家庭的組成也越趨多樣。面對這些改變,我們的孩子該如何應對?

我們是誰

愛禮思計劃團隊,是政治大學教育系學生黃致瑋,在修習課程時認識到台灣多元成家的議題,決定串連修課同學共同成立團隊,用偏鄉教學營隊的方式,將這些觀念帶至國中、小,用自己的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0910151559_text-01.jpg


 

專案介紹

「不同」不等於「不好」

所謂的多元家庭組合,包含隔代教養、繼親、單親、同志、核心、新住民家庭等等,面對這樣多元的家庭型態,我們的社會卻仍停留在核心家庭一夫一妻的單一想像。無論自己來自怎樣的家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拓展多元視野的意義除了吸收新知以外,更是讓學生有機會肯認自己,認知到「不同」並不等於「不好」,進而建立自信與多元接納的態度。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2.jpg


 

第一堂課裡,團隊以短劇演出多元家庭的各種形態,包含:同志、隔代教養、繼親和重組、跨國與新移民、身心障礙、原住民家庭等,並在演出完畢後以問答互動方式向學生介紹每一種型態的家庭,同時請學生思考周遭是否有此類型同學、朋友及其面臨的優劣與挑戰。

第二堂課則依據此六種多元家庭型態,進行分組討論,並將事先準備之研究數據、文獻、社會新聞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於分組報告時分享分配到的家庭型態定義、社會現況、優劣勢以及應於用自身經驗中時是如何思考與行動。最後由主持人總結,希望學生在認識多元化家庭的型態後,能夠擴展對於家庭的圖像概念,並用更宏觀且開放的角度看待每個家庭。

活動紀錄

演出家的各種面貌

在2018年初,愛禮思計劃團隊從忙碌的期末中騰出時間,來到了新北市坪林國中,在包種茶味飄香、山林美學的環境中,幫七年級的孩子們上了充滿歡笑又富知識性的一堂課。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3.jpg


 

透過短劇的方式生動呈現不同的家庭狀態,接著透過模擬的方式帶領學童反思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多元家庭時的感受與應對方式。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4.jpg

互動與答辯帶領反思

藉由問題互動與答辯,團隊帶著七年級孩子一層一層向下探索、反思,接著,孩子們被分組帶開,每個組分別代表一種家庭型態。這次,他們要來為自己的代表家庭徹底「發聲」。

/media/original_images/text-05.jpg


 

愛,並沒有甚麼不同

最後,團隊以一部描述同性家庭題材的電影預告「當他們認真編織時」作為總結,也開啟讓孩子思考「性別」與「家庭」的伏筆。無論自己來自怎樣的家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正如電影名稱,當愛開始被認真編織時,所謂的愛,並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