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招募 小校 許願
在東海與孩子共午
屏東縣 東海國小
2019/07/01
2019/10/13
2019/10/31

東海村不只是午仔魚的故鄉,也是東海國小學生們所熱愛的故鄉。

學生們走進魚塭,走訪庄頭,編撰故事,繪製插圖,

他們努力用繪本行銷午仔魚,為的是讓大家認識豐饒的東海村。

邀請英語、閱讀、山野專長的人們,一起前來東海,與孩子共舞。

我們是誰

東海國小位於屏東縣枋寮鄉,學區涵蓋了四個村落,分別是以養殖漁業為主的東海村、大庄村,以及務農為主的太源村與玉泉村。

五○年代農業興盛時期,東海村因為向日本久保田公司購買了一百多部耕耘機,成為全台購買數最高的地方,因而獲日本公司贈送一座「久保田立鐘」以表感謝。後來東海村的發展主力轉向漁業,台灣有九成的午仔魚都外銷,而絕大多數便是來自東海村,也因而在2018年時,東海村被屏東縣政府認證為「午仔魚的故鄉」。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1_8Myn17P.jpg

學生們參觀久保田立鐘。(圖片提供/東海國小)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2.jpg

東海村被屏東縣政府認證為「午仔魚的故鄉」。(圖片提供/東海國小)
 

然而,豐饒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卻未讓東海村受到太多的關注──

驅車前往墾丁的旅客必定會行經東海村,卻少有人走進村內深入探訪;在屏南地區任職的老師也多將枋寮的學校當作跳板,將屏北的市區學校作為終極目標;就連學區內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流失到鄰近資源較豐富的大學校就讀。

慶幸的是,在近幾年的努力之下,東海國小逐漸改造,多了各樣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也藉由走進社區,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並以自家為榮。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3.JPG

東海國小的牆面上,彩繪著在地的特色:午仔魚、石斑魚還有東海車站。
 

理念與嘗試

午仔魚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

「你爸爸的職業是什麼呢?」
「爸爸在養魚。」
「那他養的是哪種魚呢?」
「不知道耶……」

 
兩年前,方來到東海國小擔任校長的施秀玉,問起學生對於家中產業的了解時,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臉疑惑。進一步了解,原來家長平時並不會跟孩子們談到工作上的種種,而學校老師也對社區產業不太清楚,也難怪學生對於家鄉產業一知半解。

剛好,今年寒假時,東海國小有機會與高雄科技大學合作,一起創作繪本來行銷午仔魚。他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先走訪魚塭以及加工工廠,觀察魚的特徵,並認識魚的特性,回到學校後,便開始構思故事架構,再將故事繪製成圖文故事書。

「午仔魚又稱『四絲馬鮁』。」參訪過程中,學生們親眼觀察到午仔魚的下部有四枚絲狀軟條,於是明白了「四絲馬鮁」稱號的由來。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4.jp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5.jpg

學生走進魚塭,近距離認識東海特產:午仔魚。(圖片提供/東海國小)
 

「雖然中國也擁有養殖午仔魚的技術,但是屏東宜人的氣候以及清澈的水質,讓東海村能夠養出質與量更勝的午仔魚。」透過解說,學生們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生長的地方是「午仔魚的故鄉」。

當繪本終於製作完成,交到學生的手裡時,他們各個帶著自信、滿足的神情,不只是為著自己擁有的第一本書而驕傲,也為自己豐饒的家鄉而感到光榮。「我希望帶學生走讀家鄉,讓他們認識家鄉的特產,以自己家鄉為榮,同時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將這些特色發揚光大。」這是施秀玉校長對於東海國小最大的願景。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6.JP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7.JPG

學生結合午仔魚特色創作繪本。
 

走進社區,走讀庄頭

「走進社區」是施校長的核心理念,「畢竟學生就是村民,必須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一份子。」

與學校僅隔一座牆的東海社區發展協會,卻像是隔了一座山那麼遙遠,一直以來學校都不曾與之往來。但施校長決定打破這道牆,帶著學校師生一起走進協會。像是端午節時,學校因人力有限,且沒有熟稔包粽技術的老師,因此要舉辦包粽活動有困難度。

但社區發展協會平時有長照活動,裡面的阿公阿嬤對於包粽子駕輕就熟,因而能夠為學生進行包粽子教學。協會提供資源與人力,學生則為協會增添人氣、活絡氣氛,雙方便構成了溫馨的老幼共學畫面。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8.jpg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9.jpg

學生與東海社區發展協會的阿公阿嬤一起包粽子,促成老幼共學。(圖片提供/東海國小)
 

當附近寺廟想要與東海合作,推廣書法課程時,施校長也二話不說就答應邀約。透過藝術字的學習,書法與畫作結合,學生學到了象形字的來由,也讓原本枯燥的書法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10.JPG

學生的書法作品,將書法融合藝術創作。
 

施校長相信,「能夠讓學生帶著走的能力,都是課本以外的學習,那才是更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她如此積極尋找資源,發展多元課程的原因。

而舞獅可說是東海發展得最有聲有色的課程,東海的舞獅隊更是時常榮獲全縣及全國比賽冠軍。

舞獅是廟會文化的一環,其目的是為了增添地方的熱鬧氣氛,東海村的北玄宮也時常在節慶活動時邀請舞獅團表演,東海國小便將此文化活動帶進校園內,組成舞獅隊四處參賽,也在節慶時到北玄宮表演舞獅。

/media/original_images/20191324_text11_0JtjBn8.jpg

東海國小舞獅團到附近廟宇進行表演。(圖片提供/東海國小)
 

然而起初在發展舞獅課程時,面臨了不少反彈。「有些家長對於舞獅存有刻板印象,認為練舞獅的都是壞孩子,因此拒絕讓孩子參加。」校長便趁著班親會時,讓家長了解,「舞獅除了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媒介,也能在訓練過程中,一併教導學生紀律與規矩。」在校長的說服之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學習舞獅。

「現在到了下課時間,校園內不時會傳來咚隆隆的鼓聲。」校長說,學生學出了興趣,在課餘時間會主動練習;而原本害羞內向的學生,也在參加舞獅團的訓練後,變得自信大方。

 
東海不一樣了

從過去,許多家長不願將孩子送到東海就讀,到今年,學區內學生就讀率已超過三分之二,社區內的居民與家長紛紛感受到:「東海不一樣了!」

「東海的改造與翻轉才剛起步,還有很多努力空間。」施校長將自己比擬為一根火柴,要點燃老師的教學熱情,也要點燃學生的學習動機;當看到學生們因為這些豐富的課程而有所改變,施校長知道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這根火柴還會繼續燃燒,也期盼有更多的薪柴加入,一起點燃更大的火花。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1. 閱讀
    閱讀課程為東海的校定課程,希望有故事志工來為學生說故事,除了讓學生多接觸課外讀物,也可讓學生練習說故事,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 課後照顧
    課程結束後,學生家長不見得有時間、能力照看孩子的功課,因此希望邀請志工前來,利用課後照顧班的時間,協助學生完成作業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每週教學節數4~8節,配合學校課程時間,彈性可議

 
三、我們的回饋

  1. 免費住宿              
  2. 交通費(一個月兩次往返)
  3. 在地物產
    夏季的芒果與冬季的蓮霧為東海村特產,而魚產則以午仔魚及石斑魚為主。其中,用來排序魚種鮮美程度的俗語,包括「一午、二鯧、三鮸」及「一午、二紅衫、三嘉鱲」,都將午仔魚列為第一名,其鮮嫩的肉質深受饕客喜愛,來到午仔魚的故鄉──東海,有機會可以大啖新鮮的午仔魚
  4. 枋寮秘境
    質樸的閩南村落,有許多古厝、廟宇及歷史文物值得參觀,也能夠到魚塭、農田走訪

歡迎來東海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大眾交通:搭乘火車至枋寮站轉至東海火車站後,步行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