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閃亮甜點車-「學食事造蛋糕」
載著城市的人力與資源進入偏鄉,將甜點車作為城鄉交流的橋樑。
專案介紹
偏鄉雖不如都市便捷,走入偏鄉那兒有很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廣闊的田地,還有孩子朗朗的笑聲,人們擁有各式的生存技能,集結成特有的文化生活,與孩子交流台灣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分享孩子家鄉特有的飲食風格。
帶領孩子學習烘焙科學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與食物設計六大領域,透過課程一同思考如何利用在地食材製作甜點、創作蛋糕。

.

李奇芳帶領孩子們動手製作獨一無二的甜點
理念與目標
「學食事造蛋糕」 課程規劃透過交流飲食文化、分享烘焙蛋糕文化、學習食品烘焙科學、食品設計與相關技藝等課程,帶領孩子一同思考如果使用在地食材製作甜點,進而動手創作獨一無二的甜點,而非只是做與體驗,帶領孩子思考是為了什麼而做,從中習得專業知識,亦讓甜點擁有了屬於它的故事,提升孩子對自己土地的認同感。

準備製作甜點前,孩子們臉上掛著興奮又期待的笑臉。

一起使用在地食材製作甜點
在今年(108年) 6-9月,載著閃亮夢想的甜點車再度前往偏鄉,共同描寫那些酸甜苦辣,有笑有淚,或深或淺的情感,讓孩子的夢想都添上了些甜的滋味。
我們是誰
歐嘎,本名李奇芳。
「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一人工作室包山包海,國立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所畢業。
專長:食品化學應用於生活,食品設計,甜點製作,文案撰寫,桌球。
在南投縣水里鄉山城長大,十歲的我在山城每天早上看著菜車緩緩開進市場口駐留,再緩緩的駛近更深更遙遠的村落販售,觀察菜車日常成為我的日常,還沒來城市之前沒看過精緻甜點,只認識鄉口麵包店的波蘿麵包。二十年後的我成立了甜點工作室,希望將感謝化作實際行動結合自身專長為偏鄉孩子服務,利用工作之餘已完成三次偏鄉甜點教學,每一次帶著滿滿感動與反省回到台北,我心中的希望種子逐漸發芽,這些感動促使「白日夢閃亮甜點車」的計畫誕生,想為偏鄉孩子做更多的服務。
這些年開著車在臺灣大城小鎮移動,身為社會青年的我雖能力有限,心中所願或許仍遙不可及,但我會一步一腳印踏實地為孩子打造一台載著閃亮夢想的甜點車前往偏鄉,將希望的啟蒙種子傳遞出去。
2016年,發起「甜點教遊趣」計畫,帶著甜點環島一圈,沿路拜訪11所偏鄉小校進行甜點教學。
2017年,「來去偏鄉就醬玩」計畫,選用臺灣在地特色食材,帶領8所偏鄉學校的孩子動手做果醬以及甜點。
2018年,持續進入偏鄉社區,陪伴孩子與婦女進行甜點烘焙、提供職人才藝技能入門學習的機會。
今年,期望能夠延續與偏鄉小校的故事,感受更多有溫度與暖心的價值。
粉絲專頁: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

.

.
課程活動資訊
一、課程內容
- 交流飲食文化:認識臺灣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
- 蛋糕文化從何來:蛋糕的意義與演化史。
- 食品烘焙科學:認識自然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食物設計與咖啡:食物與設計的關係,如何讓食物更好呢?體驗咖啡製作與烘焙之應用。
- 動手做烘焙:與孩子一同利用在地食材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甜點。
- 在地自由探險:利用課餘時間深入村落認識土地與人們。

.
二、授課時間(包含預計進行的日期區間、時段、課程長度等。)
執行日期2019/06/01 - 2019/09/30,每所學校停留3天,亦可將課程拆成兩回教學,以配合學校與孩童為主。報名之後,雙方再溝通協調確切日期。
三、授課對象與人數
適合國小中年級~國中學生,人數約5~15人。
四、其他事項(如報名者注意事項或應具備的條件,列點寫這裡。)
- 適合申請的學校:
-對飲食文化有興趣。
-擁有在地特色食材。
-有興趣體驗甜點製作、食物設計、咖啡等課程。 - 學校所需設備:
-需有料理的空間。
-能提供電力、瓦斯爐加熱設備。
-有簡易廚房流理台和鍋碗瓢盆。 - 住宿:希望學校可提供住宿空間(非必要)。
- 若團隊於截止日前提早與報名學校談妥確認合作,將提前截止。
團隊成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