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海峽,跨過大橋,
內垵的湛藍海面與海底繽紛,
等待著桌球、田徑、藝術等多元專長志工來此,
以悠閒的腳步,慢遊品味小島生活。
我們是誰
西嶼位於澎湖群島的西邊,北接白沙島,與東南方的馬公市隔海相望。
舊稱為「漁翁島」,鄰近海域從古代就蘊藏著豐沛的海洋資源,因此聚集許多漁船而得此名。
沿著澎湖203縣道進入西嶼向南行,建校百年的內垵國小靜靜佇立在踏入聚落前的幹道旁。走近校舍一眼就會看見教室外牆上的海底風情,與校園外的碧藍海面相互輝映著。
內垵國小教室外牆呈現著海底風情。
位於內垵村的內垵國小,是間只有40位學生的小校,單純的環境讓孩子們對於新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每年學校都會為學生安排課後與寒暑假活動,多樣化孩子們的學習面向和視野,長時間的相處也讓師生十分關係緊密,整個學校像個大家庭。
.
理念與嘗試
閱讀習慣,走入生活
仔細觀察校園內的許多空間,透露出老師們營造閱讀風氣的用心。在學生遊玩、等待家長接送的穿堂擺放著一個個書櫃,讓閱讀能隨時發生。同時定期推出不同主題的書展,鼓勵小朋友涉獵多種領域,上一期主題是海洋教育,希望讓住在海邊的孩子深入瞭解大海暗藏的知識與故事。
暑假時學校會和御風文教協會等校外團體合作,讓學生接觸到不同面向的內容,用活潑有趣的方式喜歡上閱讀,並從故事中學習知識,也培養良好的品德。
在學生必經的走廊上,展出主題推薦書籍。
民俗技藝,傳承地方文化
過去澎湖先民與凶險的台灣海峽搏鬥、討生活,留下許多保佑漁民的廟宇、敢當遍及全島,至今廟會祭典仍是地方盛事,民俗技藝也成為澎湖重要的文化元素,因此內垵國小的社團活動包含了跳鼓、舞獅、大鼓。
拿著涼傘、旗幟各式道具,小朋友們隨著鑼鼓節奏,變換陣式,擺動身體,有時屈膝,時而蹲步。練習這些傳統技藝,不僅是傳承,同時培育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與自信心。在許多澎湖重要活動跟節慶場合,都能看見內垵學生賣力表演的模樣。

內垵村竹塹宮的遶境活動,學生也參與其中表演,同慶地方盛事。
走出校門,開展更全面的教育
晴朗陽光灑在蔚藍海面上和白色沙灘相接,應是菊島上自然的美景,卻因人為垃圾遍佈而有缺憾,所以內垵國小的老師每個學期都會帶著學生回到社區進行淨灘,關心自己周邊的環境。在過程中學習、體會環境保護和公德心的重要性,即使頂著烈日,孩子們還是很有活力帶著笑容,努力守護家鄉美麗的沙灘。

小朋友們到鄰近的內垵南港沙灘,彎下腰拾起一個個廢棄物,保護珍貴的海洋。
除了社區,內垵國小的教學足跡還踏上澎湖其他離島與台灣,希望讓小朋友探索多元的自然和人文樣貌。近年陸續前往吉貝、望安等地,走訪綠蠵龜保育館、具戰地色彩的鴛鴦窟…,透過五感的體驗,讓學習可以更深入學生的記憶中。
校方也積極為學生爭取與台灣學校進行交流和參訪不同文化場域的機會,實際走進奇美博物館、故宮南院等地,近距離欣賞歷史文物、名家畫作。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經驗,讓未來很可能會到台灣求學、工作的孩子們,認識台灣的生活樣貌,也能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多一點想像和選擇。

參觀故宮南院,小朋友們聆聽著導覽員解說。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 桌球、田徑社團指導陪伴
學校的桌球隊與田徑隊在縣運和各項杯賽常獲得佳績,希望有相關專長的志工可以協同指導,提升小朋友運動技術,並陪伴他們一同訓練、成長。 - 食農教育
內垵村過去有耕種傳統,但隨著現代化,目前僅剩老人家在種植花生、玉米等夏季短期作物,若有農業專才志工前來,能讓學生有機會延續地方的傳統,也在實作中引導小朋友學會珍惜食物。 - 平面或裝置藝術
學生除了學校,日常沒有太多接觸藝術的機會,所以希望有平面或裝置藝術專長志工帶領著孩子們運用校園閒置空間,或海廢物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動手學習藝術、培養美感。 - 歡迎各類專才志工
內垵擁有靜謐清幽的生活環境,歡迎具備閱讀推廣、科學、文史、程式…各式專長,願意來此住一段時間,進行深度旅行的各行各業人士前來教學換宿,享受美麗的沙灘與行家才知道的夢幻海釣點,也為偏鄉小學注入新活力。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教學時間與對象視教學內容而定,彈性可議。
桌球、田徑練習以課後社團時間為主。
其餘則依教學內容,斟酌使用上課時段的藝能科、綜合課程時間或課後時段。
三、我們的回饋
- 台灣-澎湖往返機票(每月兩次)
- 免費套房住宿
- 學期間上學日免費供應午餐
- 參與學校活動
- 鄰近內垵沙灘、二崁聚落、大菓葉玄武岩等知名景點
- 體驗海釣,邊享受海風吹拂。附近海域可以輕鬆釣到鮮魚、小管、軟絲..

內垵桌球隊囊括許多杯賽獎項,校長室內擺滿獎盃都是學生們豐碩成果。

內垵沙灘景致堪比國際級海洋美景。
內垵國小距離海邊只需五分鐘路程,細軟白沙、湛藍海面,是踏浪戲水和漫步觀海的好地方,傍晚夕照黃澄澄的映在海面上,與天邊晚霞構成令人目不暇給的天際線,而海底世界更擁有豐富生態是絕佳的潛水和海釣點。
大菓葉玄武岩。
歡迎來內垵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