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芝區興華國小的校門口前,一群朝氣蓬勃的高中生從車上魚貫而下,他們是由師大附中英文辯論隊隊員組成的7人服務小隊。
團隊由一位大學長陳淳一(現為大學生)、兩位高二學姊,與四位高一學弟妹組成。陳淳一說,高中時參與鄉村服務經驗,幫助他建立自信心且更認識自己,因此想讓鄉村服務成為辯論隊的傳統,號召學弟妹一同參與。
這次團隊準備了豐富有趣的課程,期待與孩子一同探索陌生領域,並引導孩子們表達自身感受。 兩天的課程中,不僅提供孩子動手做做看的機會,也鼓勵他們與身邊的夥伴互助合作,一起完成任務。
棉花糖挑戰—從失敗中尋找解方
「要不要再想想看,有沒有其他方法呢?」教室裡,孩子們拿著義大利麵,用膠帶與棉繩纏繞,嘗試搭起一座高塔。

孩子們分工合作搭建義大利麵塔。
棉花糖挑戰賽,是孩子們今天早上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不僅要看誰的塔比較高、比較穩固,也要比誰的義大利麵塔能夠高高撐起頂端的棉花糖。看著義大利麵塔慢慢長高,孩子們既興奮又期待,卻也不時因為桌子晃動而為義大利麵塔捏一把冷汗。最後,小心翼翼的放上棉花糖才算成功。「啊!小心!」孩子們搭好的塔應聲倒下,在大家驚慌失措的同時,一位小男孩不疾不徐地拾起桌上的殘骸,迎接下一次挑戰。

失敗了也沒關係,我們一起再試一次!
棉花糖挑戰讓孩子們學會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尋找解方,建築結構從平面、三角形、長方形一一嘗試。志工哥哥姐姐們也驚嘆,原來沒有上過物理課的孩子,反而能不受拘束,在搭建過程展現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拍攝停格動畫—變身小小動畫師
下一堂課是停格動畫,孩子們要用自己的繪畫作品作為拍攝素材,製作出一部屬於他們的想像故事。

孩子們畫出拍攝場景與可移動素材。
小組內孩子們分工合作,有的人畫底圖,有的人剪下可以移動的角色與物件。前置作業準備完成後,孩子們把角色與物件放在底圖上,一格一格慢慢移動,再用平板一張一張拍下,最後串成一部動畫。

一格一格慢慢動,不可以一次移動太多哦!
興華國小逄茹華主任回饋,學校也有平面藝術專長的老師,但從來沒有想過可以結合科技進行創作。志工團隊進入學校不僅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也激發老師們的教學靈感。

下課後,小男孩意猶未盡,一遍又一遍的欣賞自己拍攝的成果。
動手製作緬甸湯圓—好吃又好玩的異國文化課
最後一堂課由高二學姊許雯婷負責。雯婷從小生活在緬甸,國中時才來到台灣,她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好吃又好玩的異國文化課。

雯婷學姊與專心聽講的孩子們。
「緬甸在哪裡呢?」
「老師,長頸族脖子上的環是怎麼放上去的?」
課堂上,孩子們好奇地詢問關於緬甸的各種知識。
我們今天要做的是緬甸湯圓。臺灣也有湯圓,但是緬甸湯圓所用的材料和做法都不一樣哦!對緬甸有了基本認識後,孩子們開始動手搓湯圓。
首先把水慢慢加到糯米粉中,接著把糯米粉搓揉成團。「直接用手搓嗎?」一開始,孩子們有些遲疑,在哥哥姐姐們的鼓勵下,緩緩把手放進鋼盆中。指尖滑滑軟軟的觸感,夾帶著冰涼的感覺蔓延全身。

孩子們用雙手感受柔軟冰涼的麵團。
哎呀!怎麼有人的臉上被畫了一道麵粉?孩子們克服心中恐懼後,在麵團世界玩得不亦樂乎。

麵粉大戰就此展開!
經過一番努力,麵團終於成形。哥哥姐姐們引導孩子把麵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圓球,接著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小凹槽、包入棕櫚糖。
兩大盤雪白的湯圓放在瓦斯爐旁,來自緬甸的雯婷擺出大廚架式,將孩子們的心血結晶放進鍋中沸騰。在多雙眼睛的凝視中,湯圓漸漸浮出水面。熟透的湯圓盛盤後灑上椰子絲,孩子們迫不及待放入口中品嚐。

煮湯圓時間!看哥哥姐姐們笑得多開心!
逄主任在課程結束後,對這兩天的營隊讚譽有加。她觀察到孩子們和哥哥姐姐的相處融洽,更在對話中展現好奇心與學習動機。除此之外,主任也提到一些平常看似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因為這群哥哥姐姐的到來,在好玩的課程內容中專注學習、動手嘗試。
兩天營隊讓哥哥姐姐們和孩子短暫的相遇,而激發出彼此學習與理解的火花。孩子們獲得精彩豐富的學習探索機會,哥哥姐姐們則看見鄉村孩子的活潑與無限可能。

下課時間,低年級的小朋友從窗戶偷看哥哥姊姊們在上什麼有趣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