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提案
幸福的音樂種子在田野間飄揚
2025/01/08
#中部 #專長分享 #熟齡志工 #藝術教育
幸福的音樂種子在田野間飄揚
圖 / 鹿樂平臺 文 / 鹿樂平臺

「這是小狗的聲音!」「這是牛的叫聲!」孩子們紛紛舉起手,回應台上老師所演奏的聲音。隨想室內樂團來到彰化陸豐國小,帶著孩子浸潤在樂曲美妙旋律,在校園四處散播幸福音樂種子,期盼這些可愛種子發芽長大。
 

連結心靈,音樂啟發無限潛能

洪敬婷老師是台北愛樂室內樂坊長笛家,同時也擔任隨想室內樂團音樂總監。樂團取名為「隨想」乃源於音樂術語「Capriccio」,代表隨意想像與自由風格的精神。隨想樂團匯聚相同理念的專業音樂家,並致力於以深厚的古典音樂底蘊為基礎,結合多元化的表演形式與跨界合作,不斷探索創新的表演形式,將高雅的古典音樂變得更貼近生活。
 

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敬婷老師,深信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教育。她關注到偏遠地區的孩子較少有機會接觸音樂藝術,而音樂則具有連結心靈、超越地域限制的力量。因此,隨想樂團攜手鹿樂,走進偏鄉校園,與孩子們分享音樂的美好。希望點燃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更期盼透過音樂啟迪他們的無限潛能,感受生命的多彩和豐富。
 

在秋意漸濃之時,隨想樂團來到彰化田尾海豐崙的陸豐國小。海豐崙早期是一個客家庄,許多閩南、客家人陸續移居此地,居民以務農為主,如種植盆栽、花卉、水稻、蔬菜等作物。藉由當地物產,學校積極推廣特色課程「陸豐米達人」,曾邀請長輩帶領孩子探索米食文化,從浸泡、研磨到製作傳統米食,將傳統技藝與生活教育結合,讓孩子認識在地之美。此外,學校也發展音樂性社團,孩子在節慶時演奏非洲鼓,熱情的節奏聲聲入耳,當地居民及家長爭相駐足拍照。音樂豐富了孩子的校園時光,他們也殷切期待能夠親身體驗音樂會,享受樂曲帶來的美妙與心靈觸動。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1.jpg

校園處處可見客家風格裝飾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2.jpg

重建的日治時期鳥居是學校最具特色的景色
 

奏響校園,一場歡樂的音樂會

鐘聲響起,孩子們魚貫而入,按照年級依序就坐,睜大雙眼望向舞台。舞台上坐著三位音樂家:吹長笛的洪敬婷老師、拉大提琴的呂超倫老師、彈鋼琴的李宜倫老師。敬婷老師簡單介紹每個樂器後,便拉開音樂會的序幕。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3.jpg

洪敬婷老師(左)、李宜倫老師(中)、呂超倫老師(右)
 

音樂會不僅帶來了古典與現代的悠揚樂曲,還穿插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合奏一小段經典的《聖母頌》,敬婷老師帶領全場孩子一同打拍子,模擬指揮的手勢,並配合「強–弱–次強–弱」節拍教學,介紹四拍樂曲的節奏特性。「次強拍」的設計增添了節奏層次,也是最普遍的節拍形式。在演奏《華爾滋圓舞曲》前,她同樣讓孩子揮舞手臂,搭配「強–弱–弱」的口號,說明三拍節奏的優雅特質,並帶領孩子體驗適合跳華爾滋的旋律律動。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4.jpg

敬婷老師帶著孩子比劃拍子節奏
 

孩子們隨著節奏揮動手臂,有的模仿指揮家,每個拍點準確無誤;有的則把手臂橫放擺動,假裝自己在滑水,盡情享受學習節奏的樂趣。為了幫助孩子們記住外文曲目名稱,敬婷老師巧用諧音,將《o sole mio》(中文譯為《我的太陽》)說成「我瘦了沒有」。孩子們在笑聲中記住了這首名曲,一遍又一遍地複誦,笑聲回蕩在禮堂中。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5.jpg

孩子擺動手臂,想像自己在游泳
 

為了讓孩子更認識舞台上較少接觸的長笛和大提琴,台上老師便用這兩個樂器模擬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引發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敬婷老師拿起長笛,解釋演奏方法:「長笛是橫著吹奏的,與豎笛或直笛不同。需要穩定的氣息和精準的嘴型,才能吹出清晰的聲音。」她拆下笛頭,輕吹一段輕快旋律,孩子們屏息聆聽,眼中閃耀著驚奇的光芒。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6.jpg

.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7.jpg

敬婷老師介紹長笛,也示範吹奏讓孩子聆聽
 

當她吹出「嗚~~唷唷唷~」的聲音時,孩子們踴躍舉手回答:「是貓頭鷹!」、「是猴子!」然而答案都不對。最後,一位老師舉手回答:「應該是泰山吧。」敬婷老師點頭笑道:「正確!看來泰山對大家有點陌生呢,但別擔心,後面還有更多聲音等你們來猜!」
 

接下來的互動越發熱烈。當長笛吹出「嗚嗚嗚嗚嗚~」的短促音,孩子們立刻喊出「警車!」;而模仿「嗚~嗚嗚嗚~~」的聲音時,孩子們則很快聯想到是小狗。
 

接著,呂超倫老師拉起大提琴弓弦,低沉悠揚的琴音在空中迴盪,彷彿夜晚的低語。他向孩子們介紹大提琴的龐大體積及製作材料,並幽默地模仿動物聲音。「哞~~~哞~~~」的聲響響起,孩子們便異口同聲地喊道:「是牛!」台上的老師露出笑容,孩子們也因答對問題而歡欣雀躍。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8.jpg

.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09.jpg

聽到熟悉的聲音,孩子踴躍舉手,爭取回答機會
 

音樂會的尾聲,以孩子們耳熟能詳的《龍貓》主題曲作結。並邀請學校老師帶著孩子揮舞雙手,搖擺身體,彷若置身演唱會現場。長笛的輕快空靈的旋律、大提琴的低沉和聲、鋼琴的涓涓細流相互交織,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當最後一個音符在禮堂中悠悠散去,陸豐國小的孩子們報以熱烈掌聲,興奮與喜悅洋溢在每張稚嫩的臉龐上。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10.jpg

演奏孩子們耳熟能詳的《龍貓》主題曲,揮舞雙手仿若演唱會
 

種下悸動,音樂其實那麼親近

演出結束後,教導主任沈念慈感觸地說:「這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藝文表演,能邀請音樂家到學校演出,讓全校孩子都能領略音樂的美好,真的很難得。而且和一般音樂會很不一樣,增添了許多互動環節,本來很擔心活潑好動的孩子會坐不住,沒想到大家都不亦樂乎!」
 

學校老師也在隨想樂團抵達前,已在音樂課上帶著孩子們認識樂器和學習音樂會禮儀,埋下孩子對音樂會的期待。當孩子們坐在台下,真實地感受音符流淌時,他們發現:原來音樂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和自己那麼親近,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份。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11.jpg

孩子十分投入,熱情與樂團的互動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無限的潛能,而音樂就是一把開啟這扇大門的鑰匙。」隨想樂團十分重視由音樂串起來的緣分,精心策劃每一場演出,以細緻的互動設計和用心的編排,讓孩子在音樂中找到快樂與共鳴。希望透過音樂的啟蒙,培養孩子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對美的感知能力。孩子們陶醉在旋律中,身體情不自禁隨之擺動,便是最珍貴的禮讚。
 

音樂能跨越語言、文化、地域的藩籬,直抵人心最深處。這一場音樂會,宛如一場魔法旅程,運用各種趣味性互動,讓孩子能更融入在音樂的世界,體驗音樂的美妙,為陸豐孩子注入豐沛的音樂能量,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對音樂的悸動。隨想樂團將繼續前往更多的鄉村學校,將幸福的音樂種子灑向每個角落。

/media/original_images/20241115_text12.jpg

隨想樂團和彰化陸豐國小合照,持續散播幸福的音樂種子